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广东荔枝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日前,《特稿丨三个人的荔枝树》引起一波“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27日
版次:
06
日前,《特稿丨三个人的荔枝树》引起一波“集体回忆”,收获一批读者的感人留言,人们回忆起与荔枝有关的点点滴滴。
有果农为了孙女的“荔枝自由”种上满山遍野的荔枝树,也有女儿为孝敬母亲在家门口种了十多个品种的荔枝;有企业家在品种改良、保鲜加工技术提升、带农致富增收上不断尝试,也有非遗传承人为绣好一颗荔枝深入林间不断创新;有基层村干部用一辈子守护荔枝古树,也有政府官员、地方协会为荔枝产业卖力吆喝、研究出台利好政策措施……
一波荔枝“集体回忆”引起了一群人的情感共振,“岭南果王”再次占据流量顶端。在这背后,是丰收季之后的舒坦,是对这片热土的感恩,是对奋斗人生的致敬。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植宏
旧时光总是让人难忘。能够泛起回忆涟漪的,往往只是一首老歌、一个老物件、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而这次,是一颗荔枝。
作为“最广东”的水果,荔枝在广东人尽皆知,人尽品之。来自潮州饶平的江晓娜想到外公为了让家人有吃不完的荔枝,也为了让家人多回乡看望,便在山上精心种植管理了十多棵荔枝树,老人在八十多岁高龄仍亲自爬上树摘荔枝。一颗小小的荔枝竟成了亲情联系的纽带。
两千多年历史的西汉南越王墓曾出土大量荔枝核,古时的“老广”早已发现并享用这一美味。时至今日,广东乡村的门前屋后常种有荔枝树,当鲜红诱人的果实挂满枝头,总能吸引路人艳羡的目光。
作为大宗水果,荔枝也是广东人赖以生存的产业。“荔枝就是生命树。从化有30万亩荔枝、9.5万户果农,荔枝承载着从化人建楼房、养家糊口的经济支柱使命。”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说。
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廖美敬回忆儿时只能靠捡生产队的“落地果”饱餐。高考后带着“能和家人大口啖荔枝”的梦想,她报读了农校果树专业,毕业回乡从事荔枝生产相关工作,至今已是三十八年。
从这个角度看,荔枝还是广东人用心生活的见证。廖美敬工作后为搏母亲一笑,在家门口种上十多个品种的荔枝,和母亲在荔红时节亲手摘下与亲朋共享。“如今母亲不在了,但我依旧努力,只希望家门口和增城荔枝年年丰岁岁红,唯有这样,那份深情的怀念才会得到平静。”
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朱焱宗与爱人因荔枝结缘,相约返乡创业。多年来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带动1000多户果农科学种植,为贫困户免费加工荔枝,无偿提供优质果苗与无公害化肥。同时建立了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共享物流电商平台,促进青年创业就业……
荔枝带来事业成功、人生充实的欣慰。欧阳建忠推动从化荔枝高接换种和外销出口,将当地特色品种“井岗红糯”打造成最耐贮运的晚熟优质荔枝,产量较“糯米糍”荔枝提高3倍,售价提升50%,每亩增收2.5万元。其所在公司已带动3000多户果农,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纵使走遍世界,看遍祖国大好河山,也经受了经济腾飞带来巨大机遇的无数诱惑,但我终究专注于带动更多果农增收致富的理想”。
留言中的荔枝故事感人至深,记忆中的荔枝味道让人难忘。荔枝“集体回忆”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更是因为荔枝承载着人生和过往。每个人心中真正难以忘却的,那些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村干部何树志的家就在根子贡园旁边,“每到荔枝季,我们就到贡园搭棚守护,晚上就在树底下睡觉……贡园里的古树都是我的家人,每一棵都很珍贵,古荔树庇佑我们一代又一代,我们也得用心守护好她们。”
粤曲《荔枝颂》、潮剧《荔镜记》的余音绕梁数十年,有如集体记忆符号,如今荔枝主题的陶瓷、刺绣、绘画越发受到年轻人欢迎,是深入心灵的欣赏与陪伴。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回忆少时和画家们到东莞荔枝园写生,天气很热,荔红蝉鸣,她第一次爬上了荔枝树。她撰文记录下当时场景并在《中学生报》发表,直到现在还珍藏着这份报纸。“回想起来真的非常有意思,那时候的艺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谭展鹏两度深入荔枝林观察荔枝,在多位荔枝人的指导下创新绣法,让“荔枝皮”的机理再现,“三分微绿七分红”让荔枝更“新鲜”、更“3D”。
荔枝“集体回忆”是广东人所盼。广大市民希望吃到好荔枝,果农希望卖出好价钱,政府希望荔枝产业能有高质量发展。“集体回忆”中,荔枝化身全社会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正是“梦中的荔枝树”。
雷岭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工会联合会主席沈晓婷感动于广大果农世世代代的荔枝情怀,感动于他们顶着酷暑烈日穿梭于荔枝林中,感动于他们把汗水凝结成丰收果,也感动于服务在“最后一厘米”的广大干部。2019年以来,广东创新“12221”市场体系建设,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一年年将“世界上最难卖”荔枝卖好了。荔枝人豪情满怀,待和谁人说?荔枝树下话振兴,一曲唱罢众人和。
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汝强荔枝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汝强还记得1987年的荔枝价格在10元/斤左右,那时候成为“万元户”只需要一棵荔枝树。而今年,湛江遂溪1.5万亩“仙品荔”销售额超2亿元,400余户村民户均利润超25万元。果农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要每斤荔枝能多卖出一元钱,他们的荷包就能鼓一点,生活就能宽裕一点,盼头多一点。
当一群人共同拥有或陷入某种回忆时,这一共情共享的过程,彼此距离将在无形中大大拉近。荔枝人在“集体回忆”中分享叙事、增进互动,从而有了更多归属感。
就像广东亿惠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望旺惊喜于找到“同频人”,“灯塔们在辉映前,以为是独自在死撑,哪知同频的信念早已悄悄织成繁星……在时间无边的荒涯里,表面是三个荔枝人被看见,实际是更多同频的人成为彼此的遇见。”
广州市增城区荔枝种植大户梁观清想起父亲也说过荔枝像熊猫一样珍贵;沈晓婷希望雷岭也能跳出广东、跳出中国卖荔枝;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娟想到自己也是“80后”,在荔枝产业中也经历过风风雨雨,也是凭着对荔枝的热爱坚持至今……
无数拥有相似或相同经历的人、心因此靠得更近。
荔枝人从“集体回忆”中汲取能量,坚定投身产业的决心。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曾发超是土生土长的“从化仔”,从小吃荔枝长大的他如今跑遍全国宣传广东荔枝,四月到贵州贵阳,五月到陕西西安,七月到上海、杭州、嘉兴……“往后我会把广州荔枝推广得更远更好。”
雷岭镇副镇长张海清念及20多年来亲身感受到各级政府对雷岭镇这个革命老区的厚爱,“尤其不能忘却上世纪80年代几任镇主要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永不褪色。”
当然,“集体回忆”的主旨并非沉浸于过去,而是感悟当下,创造未来。
如今的荔枝产业有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助力,迎来最好的时光。在汕尾市中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国荣看来,荔枝产业提升需科技支撑、品牌建设与销售渠道支持,是一个综合工程。“荔枝产业的核心是牵头企业,作为区域带头人任重道远,但充满信心。”
“深耕在这片土地上的老荔农用一生的智慧把荔枝树种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新荔农用利用互联网把荔枝卖好。”沈晓婷说。
“我们将与所有躬耕在全产业链的荔枝人一起,推动荔枝产业向二产、三产转型升级,把荔枝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广东荔枝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州荔枝人胡娟说。
今天的奋斗为了未来的“回忆”,“梦中的荔枝树”郁郁葱葱,有如归来的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