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中山市乡村振兴招商大会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山乡村振兴招商大会投资签约达128亿元
乡村投资大热,中山凭什么?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23日
版次:
08
近日,中山市各镇街书记、镇长推介乡村投资项目的视频火了。一场“招商大比拼”全网阅读量超5000万人次。网友感叹:“中山能成为投资热土,是有道理的!”
今年,中山提出大力实施强镇兴村“1388”行动——把镇村作为“百千万工程”主战场。为做好镇村招商引资工作,中山全市动员,集结优势资源,只为筑巢引凤。9月20日,中山市召开乡村振兴招商大会,大会现场促成36个项目投资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达128亿元。这一成绩背后,是中山秉持优质资源禀赋,书写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亦是其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永彬
政策、区位、产业优势突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同时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区域如何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是其中关键。
今年7月,中山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召开,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中山实际,把镇村作为“百千万工程”主战场,大力实施“强镇”八项行动、“兴村”八项行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山样板”。
有了行动“路线图”,中山策马扬鞭。举行招商大会就是通过引商引智充分挖掘乡村发展潜能,激活乡村资源要素,进一步推动中山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正当其时,也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中山力量。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具有承接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天然优势。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山乡村必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生态防护屏障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中山现有省级“菜篮子”基地10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7家,出口澳门蔬菜占当地市场的50%。
产业基础是中山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山是大湾区产业链配套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有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加工专业基地,全市腊味企业超300家,年产腊味4万多吨,拥有“中国腊味食品名镇”黄圃镇;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交易市场,全市花木种植面积接近14万亩,年产值超二十亿元;有“中国生鱼之乡”三角镇和“中国脆肉鲩之乡”小榄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0多万亩,产值90多亿元,淡水养殖产量居全省第5。
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7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43:1,保持多年全省差距最小的好成绩。
中山特色农产品众多,农业资源丰富,选准核心产业为抓手,可“集中力量办大事”。此次招商大会上,中山重磅发布全市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规划。该规划基本涵盖全市主要种养殖产业,并涉及预制菜、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十大平台”将进一步促进中山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对投资者而言,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打动只是第一步,是否有合适的土地、优厚的政策、舒心的投资营商环境,往往才是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
此次招商大会,中山动员全市21个镇街51个村,推出了103个乡村振兴招商项目,共整备了农用地61255.54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34145亩);建设用地1933.05亩;厂房或物业用地2731.2亩,供项目投资发展。
在产业用地方面,承诺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满足招商项目落地,30亩以内产业项目使用点状供地方式予与解决。企业融资方面,将设立规模11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通过股权投资、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活水助力企业发展。
中山围绕国家鼓励投资的农业农村重点产业和领域,出台了60多项扶持政策,其中: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最高20亿元,产业发展扶持最高5000万元,文旅融合发展扶持最高500万元,人才引进最高200万元。
为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发展体系,中山还出台了《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建成启用中山国际人才港,注册成立人才双创基金,计划5年内投入50亿元实施“中山英才计划”。
为推动招商取得实效,中山转变服务思维,在会前做足了功夫。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对300家企业开展投资需求调研走访,召开3场招商“牵手会”,累计邀请数十家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著名文旅打造经验丰富的企业到中山进行洽谈考察。
此次大会采取“上台推介+实地调研”的形式,由镇街“一把手”上台推荐乡村产业项目,会后带领企业家前往实地体验项目场景。除此之外,大会还成立了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招商专班,将为项目落地提供快审、快批、快建等贴心服务。
会上还发布了“中山市乡村振兴招商云平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集合招商信息、政策等多个功能,有效解决乡村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渠道。目前已有210多家企业提交了投资意向。
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迅猛
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66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中山农业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山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4.9亿元,深入推进横栏花木、小榄脆肉鲩、黄圃腊味、三角生鱼、石岐鸽、神湾菠萝、坦洲水产等7个省、市级产业园建设。各园区主导产业种养殖平均亩产约4.2万元,带动农户约1.32万户,人均年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约15%。
近两年,中山在预制菜发展上加足马力,先后出台《中山市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山市特色预制菜促进办法(草案)》。今年5月,中山预制菜产业园宣告动工,8月,中山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同日中山预制菜体验店开业……目前全市预制菜经营单位达123家,中山岭南特色预制菜产业“1+6+N”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中山市积极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农业品牌精品。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40个。石岐鸽、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三角生鱼、神湾菠萝5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为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推动数字渔业发展进程。在中山田间地头,5G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智慧渔场、智慧菜园、智慧果园多点开花。中山还着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效率,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7月,中山200多条涉农行政村已建成数字乡村181条,覆盖率81%,位居全省第一。
中山作为全国最大的供港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出口鲜活农食产品有效供给,不仅开设了专门的“绿色通道”,还派出专人协助企业办理出口手续,助力鲜活农产品快速通关。今年上半年,中山供应香港的鲜活水产品达2.28万吨左右,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达18.57亿元,同比增长44.9%。
为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中山着力推进覆盖21个涉农镇、130多个村居的“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两大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累计发债3.4亿元,推动“五大”振兴由“点上出彩”向“连线成景”转变。
中山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演艺”等业态融合,开展神湾菠萝文化旅游周、沙溪非遗旅游文化周、横栏探花游等特色乡村文旅活动。今年上半年,中山新增培育认定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示范点4个;新增7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蓬勃的乡村旅游让投资者嗅到了商机,中山乡村民宿迎来爆发式发展。此次招商大会发布的103个招商项目中,农文旅项目就有77个,超过总项目数的70%。可见各镇街对发展乡村旅游之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