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鼎鳜1号”今年将推广5000万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28日版次:09

  据粗略统计,广东省供应了全国80%以上的鳜鱼种苗。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岁寒

  当前,饲料养殖鳜鱼是最受关注的养殖模式,一方面,其高额利润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和企业;另一方面,用人工饲料替代鲜活鱼投喂,符合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要求,是行业进步的体现。
  面临火热的养殖需求,相比之下,苗种环节却相对“遇冷”,受多种因素影响,适合饲料养殖的鳜鱼苗种十分紧缺,价格甚至高达6元/尾。广东是鳜鱼养殖和苗种的主产区,集中了全国近40%养殖量、80%以上的鱼苗产量,苗种繁育技术十分成熟。
  为什么饲料鳜苗种会出现供不应求?苗种生产怎样满足饲料鳜产业发展?记者采访了“鼎鳜1号”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勇。
鳜鱼良种覆盖率不到10%
传统育苗方式亟待改变

  南方农村报:目前鳜鱼行业良种情况如何?
  张勇:目前,我国通过审定的鳜鱼新品种有6个,分别在广东、湖北和安徽,其中广东有4个,我们中山大学除了鼎鳜1号,还有长珠杂交鳜新品种。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广东成为全国鳜鱼种苗的主产区。据粗略统计,广东省供应了全国80%以上的鳜鱼种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良种的市场覆盖率不到10%。
  不管是培育饲料养殖鳜鱼还是常规鳜鱼,在苗种前期都需要大量活饵料鱼,这一点就决定了鳜鱼苗种供应基本以广东为主。
  经过多年发展,常规鳜鱼苗繁育已经很成熟,供需基本平衡。目前市场稀缺的更多是经过饲料驯化、健康的鳜鱼种苗。驯化苗稀缺是由于,目前驯化主要是在开放的池塘搭建网箱进行密集驯化,驯化成活率容易受种质、气温、降水、虫害、病毒等因素影响,且由于传统开放式的生产方式,一旦发病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水平传播。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成熟、稳定,适应广泛的技术方案。现在,业内还没有能稳定、大批量供应驯化苗的企业,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改良种质,培育更加容易接受配合饲料,也就是传统上说的容易驯化的品种。另一方面要改变目前传统的开放式生产方式,借助工厂化循环水模式,发展稳定、可复制的生产工艺。
培育海水鱼优质抗逆品种
提高深远海养殖效益

  南方农村报:2021年,全雌鳜“鼎鳜1号”通过审定,近几年的推广情况如何?
  张勇:中山大学和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新品种一经推出就成为了行业的关注热点,大家养殖的热情非常高涨。“鼎鳜1号”整齐度高、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的优点比较显著,在5个月内的养殖期,该品种比普通翘嘴鳜长速快20%,而且更容易驯化摄食饲料。经过这几年的推广,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2022年,“鼎鳜1号”推广量约2500万尾,2023年推广量达到约5000万尾。目前,鳜鱼苗种生产工艺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坚持努力,在亲本培育、受精卵孵化、公分苗培育的工厂化可控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法,今后苗种供应会越来越充足。而且我们在对饲料驯化的鳜鱼种质筛选和工厂化驯化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好进展,今年已培育近百万饲料鳜苗种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明年会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争取让鳜鱼饲料养殖再上一个台阶。
  南方农村报: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种业应发挥什么作用?
  张勇:种业是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质品种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水产种业大省,广东已培育了石斑鱼、金鲳、军曹、鮸鱼、花鲈等海水养殖的高价值优良品种,下一步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体系,重点围绕深远海适养品种加强种质保存和优质抗逆品种培育。
  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应注重几点,一是养大鱼,要开发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的品种,降低在深远海的养殖风险。二是养好鱼,要考虑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具有可加工性的品种。三是开发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开拓更多新的市场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