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凤城好物受热捧 “清远模式”谱新篇

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超3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1月18日版次:03
  “The tea for the world!”在纽约时代广场,闪耀的纳斯达克大屏幕,向世界传递英德红茶的声音。在广州,以“生态清远鸡 优选清城区”为主题的地铁3号线专列贯穿羊城。在深圳,一车车载满连州菜心的车辆穿梭港澳,实现朝发夕至,为港澳市民送去甜爽。在海口,清远丝苗米花式推介活动风靡琼州,推介会日均成交超过200单,实现一“米”惊人。在成都,“火锅伴侣”笋类新品发布,清远西牛麻竹笋成为四川火锅新宠。
  清远农产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不仅在销售方式上推陈出新,更在品质把控和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一个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清远模式”正铺开画卷。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妮静 崔文波 曹童童 唐瑞谦
 市场检验 特色农产品征服海内外饕客以上
  时序更迭,华章日新。清远“三农”工作者的一年,是“春茶、夏笋、秋米、冬菜、全年鸡”的一年。
  2023年春,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茶叙,临水而坐,观景品茗。来自东方的这“一抹茶香”,成为跨越山海阻隔、消除文化边界的符号,践行着“和而不同”的理念。“英德红茶在世界茶领域颇具竞争力,希望英德红茶能够成为中国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点赞道。
  盛夏时节,一辆辆卡车从“中国麻竹笋之乡”西牛镇载走数以吨计的笋——有的西行,为广西螺蛳粉送去灵魂配菜;有的北上,成为连锁店里搅动味蕾的主角;有的跨洋,成为日本、新加坡等国备受欢迎的“中国味”。
  秋日,清远丝苗米迎来了丰收年。在清远丝苗米产业协会的带领下,清远丝苗米企业横跨千万里,从清远、深圳,到上海、海口,从走出田头到名扬四海,逐步塑造靓丽的清远丝苗米产业名片,让“清远好风土”升格为“全民共享”“全民爱吃”的优质农产品。
  这是清远丝苗米第一次举办系列省际活动。走出去让米企开阔了视野,也尝到了甜头。数场推介活动让消费者认识了清远丝苗米,也让清远丝苗米走向全国开启了新通道,含有“清远丝苗米”标识的产品相继进入宜家天润、昌大昌、满家欢等超市销售;部分重点头部企业成品米售价涨幅约10%,为清远丝苗米“12221”市场体系建设赢下了一个“开门红”。
  12月下旬,年关将至,载着连州菜心产业百亿梦想的G6251次高铁专列正式启程。随着专列疾驰,连州菜心“万里行”系列活动也正式启程。短短一周,连州菜心从粤北小城出发,跨越行程近3000公里、送菜至6座城市、打卡30余景点、一路畅销大湾区、挺进长三角、打卡京津冀,携着霜赋清甜与脆嫩口感的卓越品质,在各地寻找最合时宜、最接地气、最富地方特色的美食“菜搭子”。
  人气爆棚的清远鸡更是清远农业产业中的“明星产品”。这一年,持续100天的清远鸡烹饪小厨神全国争霸赛推动清远鸡产业实现与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逾500名短视频爱好者参与“寻味清远鸡”短视频推广活动;超过1000名村官品尝地道清远鸡,通过直播充分展现清远鸡的烹饪过程和美食文化;3000只清远冰鲜鸡以跨境电商方式输送港澳地区,冷鲜鸡供港量稳定增长;盒马、朴朴、淘菜菜等大型平台网售清远鸡预制菜超过百万份,颠覆了民众对预制菜的刻板印象。
  据行业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清远鸡出栏约1.46亿只,综合产值88.62亿元,同比增长30.32%;英德红茶种植面积达17.7万亩,干茶产量1.65万吨,综合产值75.26亿元,同比增长25.43%;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8.73万亩,鲜笋产量124.18万吨,综合产值66.94亿元,同比增长55.67%;清远丝苗米全年播种面积达153.74万亩,产量达58.6万吨,综合产值达53.06亿元,同比增长32.65%;连州菜心种植面积17.3万亩,综合产值18.12亿元,同比增长38.85%。
 科技引领 “工业大脑”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清远模式”的打造,经历了从孵化到成长、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2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着力推动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百万农民持续增收。
  规划既定,重在执行。两年来,清远成立了市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工作专班,编制了《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及五大产业创百亿行动计划。
  以“标”提质,以“准”强基。《连州菜心》《连州菜心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并推广应用;西牛麻竹笋的《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等8项相关标准已获批准发布;清远鸡和清远丝苗米的相关系列标准、英德红茶《金花红茶》企业标准正在制定中。据介绍,2023年清远正在制修订五大产业各类标准超过20项。“标准化是有效保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培育产品品牌、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地理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核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基础研究室主任钟玉娟表示。
  2023年,清远共扶持建设3个连州菜心标准化种植基地,成功创建10家清远鸡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从事丝苗米生产的连山县民族食品公司、金爵食品公司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更多散落在清远农村各地的小微企业,今年也有了“专业加持”。2023年初,“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正式启动,由中国工程院陈剑平、侯水生两位院士牵头,联合了22个专家工作团共100余名专家,对清远遴选推荐的25个特色农业产业,200家乡村小微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力争通过3年帮扶,使每个乡村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单产、产值显著提高。
  专家团队下沉一线,与乡村小微企业一对一对接帮扶,带来了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有力助推200家乡村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并示范带动其他产业和企业,促进清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针对小微企业种养管理“见招拆招”的情况,各专家团队及时提出技术指导,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手册、技术操作培训等,将农事流程化规范化。
  “有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提供的《施肥方案建议》,茶园相较去年实现了大约1/3的增产。”广东思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忆思介绍。
  2023年,22个专家团队和腾讯数字化专家到清远企业现场调研的技术指导156次,到达现场的专家总计484人次。

 真抓实干
延链强链扎实推动
“百千万工程”

  以工业化思维做农业,是清远市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西牛镇金竹村的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通过“以竹代塑”项目,回收笋农以往废弃的老麻竹笋筒、笋壳、竹子,转变为全降解复合材料,生产的一次性竹制餐具128天可以自然降解93.8%,大大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延长麻竹产业链。
  “现在,我们每天可以处理60吨茶青,相当于生产12吨干茶。”2023年8月1日,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CTC红碎茶加工中心正式投产,董事长黎水清介绍,该生产线原料主要以附加值不高的夏茶为主,茶农每年每亩预计可增加1.5万元收入,有效解决英德红茶夏茶销量问题,产业的精深加工不断多元化。
  紧绷重农弦、聚焦基本盘、守好“压舱石”,正是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助力农业延链、补链、强链。
  把握时代的风口,清城区飞来峡预制菜产业园已于2023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清远鸡为主食材的预制菜品持续丰富,“盐焗清远鸡”入选全国首批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为产业发展添新动能。
  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英德市红旗茶厂,登榜小红书热门打卡点;21个“清远好风土”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研学线路(课程)等待着游客们的探索与发现;以五大百亿产业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烹饪的“清远一桌菜”,成了清远的美食新名片……“百亿产业”带动的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清远经济提速发展再增动力。
  朝向2024,清远将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推进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打造工作,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