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

水产品价格如过低 须到一线寻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1月23日版次:09

  全国南美白对虾深加工产品70%-80%来自湛江。

  尽管已来到广州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仍坚持通过各种渠道“远程”了解当天水产品价格。
  每天,岑坚走访水产企业、养殖工厂和交易市场了解最新的水产价格,定期公布各类水产品工厂收购报价,增强养殖户的信心。如遇价格过低,他便仔细研究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必须要到企业、基层去了解情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岑坚今年提出建议,海洋牧场建设要通过深挖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三产联动
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

  水产业是湛江极具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柱产业。岑坚与水产品打交道已有20年。平日里,他最关注的是当地水产品价格,“如果价格好的话,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钱赚。”
  湛江三面临海,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更大。岑坚表示,水产品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和海洋牧场,是拓宽食物来源、强化粮食储备、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如今,湛江水产产业年产值500多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产业工人收入提升,社会效益明显,已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
  岑坚今年提出建议,海洋牧场建设要通过深挖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强水产产业集群的建立,建设水产产业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附加值高的水产品,如养殖石斑鱼、东星斑等名贵品种,提高农民、渔民收入。第三产业方面,他提出要通过渔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促进全产业链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
对虾之都
品牌力有待进一步打造

  在多种水产品中,岑坚最关注对虾。“全球对虾看中国,中国对虾看湛江”。在湛江众多水产品中,对虾是一个典型代表,一张亮眼的名片。凭借几十年的积淀,湛江汇聚了大大小小200多家对虾相关企业,形成从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到加工、出口、加工机械、包装的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湛江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这座海湾城市成为了国内和东南亚最大的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对虾之都”。
  “在加工领域,全国南美白对虾深加工产品70%-80%来自湛江。”岑坚介绍,“湛江以好的原料为基础,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以高质量、严要求来取胜。”
  岑坚介绍:“从塘头到餐桌,我们做好对虾产品生产环节的检测,每个产品的来源我们都做好跟踪,形成档案。每一条虾来自哪里,都有可追溯体系,经过严格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如今,来自湛江的虾滑产品已经走进全国各地连锁火锅店、餐饮店、饺子品牌企业等,也通过电商走进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
  岑坚坦言,当前湛江对虾产品还存在品牌力不足的问题,专业人士及水产销售端知晓湛江对虾的好,但是消费者不甚了解,“我们要继续打响湛江对虾的品牌,告诉消费者什么样是好的虾,好的虾是怎么来的”。
全球基地
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湛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水产是湛江“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的产业名片。湛江水产对外开放合作步伐日益加快,对接欧美、东南亚等外国市场日趋成熟,被国际最具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
  岑坚介绍,湛江水产出口企业共有29家,远销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如俗话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湛江不仅将美味的对虾产品带到世界各地,我们还帮助埃及建立整个对虾产业链,从种苗、养殖到加工,这是技术和中国标准的输出。”岑坚介绍说。
□李润芳 陈伟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