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特供”假酒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2月03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重庆武隆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抓获涉案人员53名,摧毁一个辐射全国的“特供”假酒包装、生产、批发销售网络,揭开“特供”假酒黑产内幕。(2月2日新华社)
  @窦冬辰:以普通白酒冒充“特供”“专供”酒的行为不仅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也构成商标权的侵权。由于行为人的违法成本较低,处罚金额相比于违法所获利益也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商家或者造假者会铤而走险。作为消费者,还是要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白酒,不要轻易购买所谓的“特供酒”。
  @戴先任:“专特供”名酒是过去产物,在2012年之前,还有不少知名酒企也加入“专特供”名酒的生产,市面上不排除仍有少量真品存在,但大部分此类酒品都不过是假酒,一些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暴露了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念。
  有一些消费者买“特供酒”是用于送礼,这背后还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公权力“变现”等问题。在不准生产“特供酒”之后,网络上销售“特供酒”的生意仍然火爆,就还要警惕特权思想、奢靡之风的抬头。需要各级监察委对于此类现象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防范特权思想、奢靡之风、贪污腐败借“专特供酒”继续“兴风作浪”。
  大部分为假品的高价“特供酒”仍然还能“笑傲江湖”,也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遗毒”,让“特供酒”仍有滋生土壤。这还折射了线上线下的销售乱象,仍待进一步净化消费市场秩序。
  @冯海宁:“特供酒”之所以禁而不止,从供给环节分析,是因为某些商家认为给酒类产品加上“特供”标签,就能蒙蔽那些不懂行的消费者,进而牟取暴利。从需求端看,部分消费者“很傻很天真”,误以为“特供酒”就是高品质白酒,只有所谓“内部特权人群”才能喝到。殊不知,在多起特供酒案例中,这类产品披着“特供”的神秘外衣,里面装的却是廉价散装酒,有的连厂名、厂址等关键信息都是假的。
  @子不歇:假“特供”、假“专供”,为啥还一直暗搓搓地有市场?一曰特权思想,二曰消费主义。在一些人的心中,“特供”“专供”,代表着高档、神秘、稀有、尊贵、高人一等。酒还是那个酒,打上这些个光环就不一样了,咂上一口,啧,仿佛是特权的味道,虚荣心相当满足。甚至很多时候,买的人、喝的人,都心知肚明是假的,但依然沉醉其中。
  这种虚荣心理,是消费主义最喜欢的。消费主义崇尚奢侈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诱导大家通过买买买寻求存在感、成就感。对于一些有畸形消费需求的人来说,“专特供”酒就是给他们专特供的迷魂汤,引诱他们掉入商家挖好的消费陷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