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一线加速成长
在磨砺中发现特长 在实践中找到理想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2月22日
版次:
03
黄优娟
李晓晴
自2021年起,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拓展实施。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的指导下,广东省组织开展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鼓励高校毕业生走进乡村基层一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分批招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围绕乡村振兴开展2-3年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持续开展三年多以来,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纷纷投身乡村基层服务,在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基层书写青春华章。
2023年是“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深化拓展的奋斗之年,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勇敢选择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有为之年。“有幸为之”“期待丰收”“坚守初心”成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回首2023、展望2024时挂在嘴边的年度关键词。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镇莹 摄影 胡港涛
有 幸 为 之
热爱让志愿服务更轻松
“去年12月,我开始拍摄、分享短视频,以00后的视角宣传揭阳市揭西县的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及优质农产品,以期让更多人感受揭西潮客交融的独特风采。”热情豁达的黄优娟总是笑脸迎人,2023年才加入“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她,在揭西县坪上镇人民政府已经是个“小名人”。
“刚开始拍摄短视频的一个月,视频在全网的播放量便突破百万次,吸粉3500个。”黄优娟说,现在已经习惯用她在视频账号“优优很努力”中的自称——“优优”向大家介绍自己,她的眼里闪烁着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
“拍完视频,我待会要去植树,植完树回办公室为下午4点多的活动准备材料。”李晓晴告诉记者,1999年的她生于云浮市云城区,2022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家乡发展。还有几天就除夕了,她依旧忙碌在乡村基层一线,手里的电话响个不停,她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比起坐在办公室,李晓晴更喜欢去村里在与村民交谈中捕获第一手“资料”。说起双羌村,李晓晴双眼发光,语气也变得自信起来。双羌村是她走上岗位后一直服务的村。为践行省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安排,2024年双羌村最少需要植树45棵,植树那天,她拿起铁锹、穿上志愿者背心和水鞋,把头发一盘,挖坑、放苗、扶正、压实,培土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她说基层事务细碎繁杂,必须身体力行,“今年,我要当好绿美云浮的支持者、参与者,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云浮生态建设走深走实贡献青年志愿力量”。
“驻镇,只是志愿服务的起点。”1999年出生于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一个农村家庭的曾泽煌,在大学期间曾多次利用假期深入山区做志愿服务。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立志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同年8月成了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里的一名“95”后成员。
“既然选择到基层来,就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曾泽煌一边收拾摄影设备一边说,文祠镇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地方,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他一来就开始利用工作队采购的无人机、微单记录驻镇项目生活。他的镜头里,山水之间四时常新、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老人们在门前悠闲聊天、村民们在田野劳作……这些画面,让文祠镇“乡村振兴”有了具体呈现。
在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村民口中常唤一个名叫“阿强”的年轻人,他是当地农业经营主体的“智多星”,筑起了高校与乡镇合作的桥梁。
2022年8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发展专业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赖强参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来到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人民政府农办当志愿者,主要协助全镇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升级各类资质证明、组织开展培训及促进农户间资源互补。其间,促成汤塘镇农业企业、合作社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实际动力,推动了仲恺-佛冈“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深入实施。“目前累计为农户争取各类资金奖补265万余元,节约申报成本10万余元。”赖强说。
期 待 丰 收 奋斗让志愿服务更充实
揭阳市揭东区人陈怡涵,2022年从东莞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揭阳市揭东区桂岭镇玉白小学做了一名“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乡村学校社会工作岗(“一校一社工”)志愿者,她用“播种、耕耘、丰收”概括一年来的工作与成长。“我是桂岭镇玉白小学的第一位驻校社工,也是第一次担任社工角色,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就像农夫历经四季,从冬到秋,一点一滴地耕耘才能收获果实。”
“以前对驻校社工十分陌生,刚走上服务岗位时,我摸不准自己的定位,偶尔有些无措,好在项目办为社工岗位的志愿者配备了督导指导,有其他社工伙伴们一起努力,还得到学校、驻村工作队、团镇委多方支持。”陈怡涵提到,社工作为社会的温暖使者,承担着连接社会各界与基层民众的重要使命,但社工并非孤军奋战。
志愿服务中陈怡涵扮演多种角色,是学生活动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陈怡涵常常策划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此外,陈怡涵兼顾学校一至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社工工作是一次实践能力的锻炼,主要服务对象是乡村学龄儿童,我们为乡村教育打造更健康多元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自信,这样的工作是一个长久性的积淀过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对村貌与村民文化素质转变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的熊怡,2022年8月来到霞洞镇当了一名“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今年选择留在霞洞镇过春节。早早热闹起来的集市让她看到热气腾腾的乡村好日子,琳琅满目的年货从日常用品到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这令把霞洞镇当第二故乡的熊怡感到十分欢喜。
充满挑战、脚踏实地、坚定站位,熊怡用这三个关键词形容自己的2023年。“由于办公室分工调整,过去一年需要自己不断在摸索中前进。”熊怡对待工作,不管是后勤、财务,还是乡村绘画、植树造林,抑或安全宣讲进校园、春节下乡慰问困难群众总是一丝不苟。因为这在熊怡心里都是“大事”。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根据茂名市电白区委工作部署,霞洞镇持续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先锋力量,熊怡在这场硬仗中“拼了”!
“流下的是汗水,留下的是美丽宜居的环境”。熊怡回忆2023年,自己还积极参加霞洞镇乡村振兴志愿者项目“我为家乡绘幅画”,和志愿小伙伴们一起在农村民居的空白墙面、残垣断壁上创作山水、花鸟墙画,如今已完成8个行政村、16条自然村共计35幅墙画,令她颇有成就感的是“我为家乡绘幅画”志愿服务项目还入选2023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茂名市推荐项目。
坚 守 初 心 志向让志愿服务变事业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这句话熊怡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深有体会,“能与乡村共情是一个合格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它能使人更愿意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熊怡说,在走访慰问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家庭因疾病、债务或纠纷而陷入困境时特别想去帮助他们,这让她领悟到乡村振兴志愿者走进乡村、亲近乡村、服务乡村的意义所在——激发自己善良美好的一面。
离服务期满还有半年的赖强即将研究生毕业。他用2年时间将“乡村基层”这篇论文写得务实出彩,今年他马上要提交研究生毕业论文,希望在学术上为竹山粉葛产业发声——让更多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粉葛产业,为竹山粉葛产业发展争取智力支持。
作为乡村振兴青年宣传官,赖强利用自身在校生的优势,坚持在学校各种场合宣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鼓舞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校研究生走向乡村基层一线。“我热爱基层服务工作,能让服务的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帮助,我有一种自豪感”,赖强如今和当地农户建立起了“革命友谊”,期满后他立志报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后,我想用未来的三四十年继续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
同样,2年服务期将满的陈怡涵也有了明确的新年目标。目前学校的美育社团已有舞蹈、器乐、绘画课,她希望新的一年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增设手工课程,同时围绕青春期、家庭、学习等主题开设不少于20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为校引进3个以上校外公益活动,建设心理咨询室等。刚接触短视频拍摄、运营的黄优娟,也有了新年梦想——2024年视频号粉丝量突破10万,通过优质的内容输出,让更多人爱上揭西。
农历龙年到来之际,“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都在做年终总结、盘算新年计划,他们的信念愈加坚定,迫不及待地想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他们也愈加相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