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透露重要信息

未来能繁母猪或减到3600万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2月22日版次:09
  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文件)发布。这份农业农村部的“一号文件”,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全文共八部分36条,其中关于畜牧的内容也非常丰富,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适度放宽调控绿色区间下限
  首先,文件第三条专门谈了畜牧业,而且信息含量非常丰富:
  “(三)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优化调整生猪产能。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适度放宽调控绿色区间下限。督促地方稳定用地、环保、贷款等基础性支持政策。推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扎实推进粮改饲,建设高产稳产饲草料基地。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主旨,新的一年,畜牧业的关键词还是稳定发展。行业人士都很清楚,2023年对于整个畜牧业来说都是相当艰难的一年。官方首先做的就是要继续给大家信心。
  接下来的内容就谈到各项具体举措。生猪产能调控对养猪人来说已经很熟悉。在经历了非瘟之后19-21年的猪价过山车,行业都深受价格剧烈波动之苦。为稳定生猪生产,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白,为各地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书”。
  也正是在这个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全国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调控风向标,以及“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而在此次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到适度放宽调控绿色区间下限。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要看一下调控绿色区间的定义,绿色合理区间是指能繁母猪数量在4100万头的95%至105%。这属于方案中定义的正常波动区间。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
  一旦能繁母猪低于4100万头的95%(也就是3895万头)或高于4100万头的105%(也就是4305万头),就进入大幅波动区间,政府将启动调节机制,一方面引导市场,另一方面还会直接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进行母猪的淘汰或者补栏。这个基地的范围可不容小视,仅在2022年就已经有超过1.2万家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的基地,调控基地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三分之一。
原标准是否还符合行业实际?
  然而在方案提出后的这两年,中国养猪业就进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时代,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从2020年12月开始,能繁母猪数量就始终高于4100万头。进入2023年之后虽然开始不断下调,但截至2023年12月底的能繁母猪数量仍然高达4142万头。但按照方案原本的设定,这个数字小于4305万头,仍然算是正常波动。可是现在的养猪业真的还能算正常吗?业界对此显然有不同意见。因此民间出现了不少呼吁应该修改能繁母猪波动区间的建议。要求下调能繁母猪存栏的正常保有量。
  为什么短短两年间,能繁母猪的标准数量会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呢?笔者认为这与市场供求变化有较大关系。一方面在猪企的竞争内卷之下,全行业的生产水平比起非瘟刚发生时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则是猪肉消费的需求在下降。
减产10%能做到吗?
  面对业界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在2023年也曾经在回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时宣布,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此后网上流传了一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征求意见稿)。里面做出了几项较大的修改。其一是将能繁母猪存栏的正常保有量下调到3900万头。其二就是修改了绿色区间的波动范围,由原来的正常保有量的95%-105%改为92%-105%。也就是单独下调了绿色区间的下限。正好跟这次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要求吻合。
  尽管这份流传的征求意见稿始终没有得到官方层面的任何确认。但考虑到其修改方向和一号文件的要求相当一致。或许我们在今年有望见到最终版的新调控方案公布。
  而笔者以流传方案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未来的绿色区间可能会变成3588万头到4095万头。相比于当前实际存栏4142万头,还要减少47万头至554万头,也就是减少接近10%。这会不会就是政府接下来希望养猪业实现的调控目标呢?南方农村报此前采访过的多位行业人士都指出,只有全行业减产10%-20%,才能真正摆脱目前的产能过剩困境。然而他们也都承认,要靠业界自发统一减产,操作上难度太大。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今年刚开始,9家上市猪企公布的全年出栏目标已经高达1.3亿头,比去年仍然大增2000万头。在市场这支手看上去有点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另一支无形大手是不是要出手了呢?
  不少养猪人担忧,政府调控会不会又举起环保和行政的大棒。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号文件后面一句就明确指出,要“督促地方稳定用地、环保、贷款等基础性支持政策”。稳定二字依然摆在第一位。对于养猪人来说,其实也并不抗拒正常的环保要求,怕的只是突然间的政策转向,让之前的投入打水漂了。而在后面第十八条也提到“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养殖场户建设和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关停,而是要更多的支持企业升级改造,能够符合要求的长期运营下去。
  中国的能繁母猪存栏究竟要减到多少才合适?笔者也无法妄下结论。但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和行业都必须要直面问题,主动作为,才有机会真正解开这个困局。         □吴昊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