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山市三角镇举办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
以文化筑品牌 打造全国生鱼产业高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2月27日
版次:
03
三角生鱼厨王争霸赛,带来“舌尖盛宴”。
相鱼高手赛是三角生鱼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三角生鱼文创产品。
生鱼之于中山市三角镇,综合产值超17亿元,是为“金”;从好山好水而来,走生态发展之路,是为“绿”;是吉祥和富贵的象征,是为“福”。这恰好印证了该镇党委书记李宗提出的发展理念:“开创‘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建设新局面”。
2月23日,为期4天的2024三角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以下简称“嘉年华”)欢乐开启。三角镇是“中国生鱼之乡”,生鱼产业在当地历经60年的发展,与诸多民间习俗相撞相融,成为特殊的文化纽带。元宵之际,嘉年华以鱼为媒,以节会友,拢人气,聚商气,点燃人间烟火气。据统计,活动前三天人流超过30万人次,促成消费额超1000万元。
嘉年华积极响应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精神要求,围绕强产业、促科技、拓市场、育人才,吹响了把三角生鱼培育成“品质鱼”“品味鱼”“品牌鱼”的新号角。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思蓝 摄影 吴秒衡 程麒
培育品味鱼 以节为媒讲好文化故事
作为“中国生鱼之乡”,三角镇的诸多习俗与生鱼相关。例如生鱼别称“财鱼”,寓意“生财有道”。生鱼也是“麒麟鱼”,在高考前,表演麒麟舞、吃“麒麟鱼”是三角习俗之一,寓意“旗开得胜”。
生鱼的文化属性在嘉年华贯穿始终。《鱼跃艇嬉》《麒开得胜》等精彩表演拉开嘉年华的序幕,展现三角非遗传统文化魅力;相鱼高手赛、鱼王擂台赛、鱼王拍卖会、捞生鱼等三角镇独有的精彩活动,开启“文化狂欢”;美食名店集聚、厨王争霸、“三角福菜”展览,带来“舌尖盛宴”;现场还有众多以生鱼为元素的展览区、打卡区、花灯,氛围感满满。
以眼作秤,最小误差仅25克!作为嘉年华的重磅活动,相鱼高手赛吸引了20名选手参赛以及大批市民围观。比赛由现场观众随机挑选一条生鱼,让参赛选手仅用眼睛来判断重量。
相鱼,是三角生鱼养殖人的一项必备技能。在三角,生鱼是根据重量来分级销售,一般分2斤以下、2斤至5斤、5斤以上三个等级,不同等级销售价格也不一样。而分级,则是通过人工来辨别。
相鱼高手赛也是三角生鱼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旨在弘扬职业精神,提高生鱼从业者技术水平,促进三角生鱼产业发展。
“拍卖会现在开始!起价100元!”“我加2000!”“我加4000!”“我加5000!”……鱼王拍卖会气氛活跃。出价越叫越高,代表着三角人民盼望生鱼价格能节节高。最终,和乐水产厂长杨景和先生以38000元的高价成功竞拍,成为“鱼王”得主。
杨景和表示,“鱼王”象征“生猛活力”,38000元寓意“生生发发”。“我们会把鱼王带回厂里好好养起来,供大家参观,希望它为三角镇养殖户带来好运,让家家户户都养出这么大的鱼,一起风生水起发大财!”
在三角生鱼厨王争霸赛,经过激烈比拼,“金鳞千万缕”“黑松露沙拉拌生鱼”“香山三角大红袍”“花开富贵菊花鱼”等一件件“艺术品”热腾腾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吃生鱼已经成为三角镇的文化。正在观看厨王争霸赛的张女士表示,三角人对生鱼都很熟悉,做手术或者坐月子,老人都会说喝一碗生鱼汤补补。
在嘉年华现场,生鱼除了美食,也以各种可爱的文创形式呈现。“宝妈”林海月设计的三角生鱼钥匙扣、日历、明信片等产品,成功“圈粉”一批年轻受众。她还与社区合作,组织亲子研学等活动。“文化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了解生鱼,爱上家乡文化。”
为进一步丰富三角生鱼文化内涵,嘉年华开幕式还发布了三角生鱼IP形象“鱼三生”。“鱼三生”寓意生龙活虎、生财有道、生活幸福,意在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福气,饱含了三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育品质鱼 发布产业发展平台规划
三角生鱼的文化根基何在?在于产业。三角镇是广东生鱼养殖集中区之一,杂交生鱼苗约占全国市场份额6成,全镇生鱼养殖面积达到1.4万亩、总产量达到9万吨,镇内2000余人从事与生鱼产业相关工作。
中山市三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凯航表示,近年来,三角镇将“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百千万工程”强镇兴村富民。目前,三角生鱼产业链年产值超17亿元,从活鱼、预制菜再到文化旅游,正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进。
——规划引领,高位推动。为加快构建中山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3年以来,中山市全力谋划建设市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在嘉年华开幕式上,三角镇发布了《三角生鱼产业发展平台规划》,作为中山市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之一,提出打造生鱼产业“一带二心五区”发展布局,形成约28000亩平台布局区。
按照规划,三角镇将全面提升生鱼全产业链水平,打造成为全国生鱼产业高地。例如冷链物流配套区计划选址在高平村,通过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配套区,确保生鱼产品的保鲜和质量安全。该区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三角生鱼在更广阔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资源整合,社会参与。活动中,三角镇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三角生鱼科研人才战略合作签约。三角镇渔业协会与多家银行进行金融支撑战略合作签约,与三大通信运营商进行了信息赋能战略合作签约。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主任杨慧荣表示,从2020年以来,三角镇政府与华南大学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展渔稻联作、藻菌共生、中草药饲料等多方面研究。三角生鱼产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例如渔稻联作模式,把鱼的粪便作为水稻田的肥料,经过水稻田净化的水再次回到养鱼池,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以赛代训,培育人才。通过举办面向养殖户、流通商、粤菜师傅等的鱼王擂台赛、相鱼高手赛、厨王争霸赛等,进一步提升产业人士整体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激励产业人把鱼养好、卖好,把生鱼菜品做好。
在鱼王擂台赛中,三角镇梁球福水产苗种场负责人梁贵华以8.52斤的成绩斩获了鱼王单体奖。被问到养大鱼的“秘诀”,梁贵华表示,苗种、水质、饲料、养殖技术等都是影响最终成绩的因素。其中,苗种最为关键,差的苗种同样时间可能都养不到3斤,较好的苗种能达到6-7斤。鱼王擂台赛的举办,也激励产业人代代择优,培育出更好的生鱼苗种。
展销商杨女士对三角生鱼产业变化感触良多。她说:“以前三角人只擅长培苗、养鱼,但这两年做加工的越来越多了。”她所在的三角镇光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也在政府引导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布局了加工端,推出“香山鱼乡”预制菜酸菜鱼产品。
培育品牌鱼
擦亮“中国生鱼之乡”金名片
“五年前我们餐厅很少卖生鱼,但现在一个月可以卖出上千份。”厨王争霸赛一等奖获得者陈奇是小榄镇一家餐厅的老板。他表示,这几年得益于嘉年华、厨王争霸赛等活动的举办,三角生鱼知名度迅速提升,很多人专门驱车到中山吃生鱼。
陈奇进一步介绍:“这几年三角生鱼火了以后,中山各个餐厅都在加快生鱼菜品的研发,以前广东人很少吃生鱼的,但现在大家都发现,原来生鱼可以做得如此美味。”
三角育种场老板谈就和也对此深有体会:“生鱼苗种新开拓了很多地方市场。以前不少人提起中山的鱼类,只知道脆肉鲩,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山三角也是‘中国生鱼之乡’。”
近年来,三角镇不断擦亮“三角生鱼”品牌,打造更大、更鲜明的三角生鱼IP,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目前全镇已注册“三角农情生鱼”“乌斑杂交鳢”2个公共商标及11个企业商标,培育了2家以生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022年以来,三角镇荣获首个水产种业专设奖“钟麟奖”,三角镇(杂交鳢)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并获得“中国生鱼之乡”称号。
近年来,三角镇借力嘉年华,持续擦亮“中国生鱼之乡”特色品牌。今年,嘉年华首次与元宵节融合,在讲好生鱼文化故事的同时,又增设猜灯谜、花灯、鱼趣乐园、青年交友、新春招聘等多彩内容,以“生鱼+”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打造了一系列衍生活动,形式更丰富、规模更大。
此外,近期,三角生鱼频频“出游”,登上广州珠江游轮,亮相珠三角商圈,远赴贵州六盘水、四川成都,呈现好吃、好玩、好看的中山鱼盛宴,推动“三角生鱼”品牌持续出圈。
以成都推介会为例,三角生鱼成功“圈粉”四川诸多采购商。四川省火锅协会会长沈洪光当场呼吁协会会员与三角生鱼开展深度合作,他说:“要让‘吃四川火锅,涮三角生鱼’成为一种新潮流。”
李凯航表示,三角镇将继续开展更多全国品牌推介活动,广泛对接各地鱼商企业、行业协会,有力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未来,三角将以“生鱼”为媒介,朝着“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向全社会讲好三角的水产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