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文化+”赋能,江门新会茶坑村“小陈皮”变身“大产业”

3000多柑农人均年收入3.7万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2月27日版次:04

  茶坑村种植新会柑1650亩,3000多名群众从事新会柑种植加工。

  南方农村报记者 崔文波 陈志深

  每逢“中国陈皮之乡”广东江门新会的新会柑采收时节,“陈皮发烧友”便化身收柑人、收皮人,共赴会城街道茶坑村订果、摘柑、开皮、晒皮,不亦乐乎。
  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是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的故乡,新会陈皮核心种植区,素有“启超故里,陈皮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茶坑村以新会陈皮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新会陈皮村、梁启超故居等融合体标杆项目,形成集柑苗选育、柑果种植、陈皮加工、储存销售、文化体验、餐饮美食、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陈皮全产业链,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广东省乡村振兴优秀村”“广东特色产业名村”等荣誉。
党建引领◥>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吾乡曰茶坑,距崖门十余里之一岛也。岛中一山,依山麓为村落,居民约五千,吾梁氏约三千,居山之东麓。”在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著作《中国文化史》中曾如此描述故乡茶坑。
  如今,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传奇仍在村内流传。启超精神影响深远,茶坑村爱国爱家、重教崇德的风气更是源远流长。文明乡风,正气文化,正是茶坑村耀眼的人文之美。
  近年来,茶坑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注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组织书记“四个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推进党全面引领乡村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村民积分管理,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召开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了留用地出租、村内建设等问题。推动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工程项目,加速实现路畅景美,为村民安居、产业振兴筑牢根基。
  据介绍,茶坑村在配合深茂铁路、江门大道、珠肇铁路等重大项目征地、沿线破旧农辅设施清拆等工作中,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包干,由党员干部负责做通亲属、身边邻里的思想工作,顺利完成征地4500亩,清拆破旧农房设施2146间、1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1800多吨,交出了路畅景美的乡村建设“高分答卷”。
同“柑”共富◥>
村集体收入达1279万元

  小雪至,新会大红柑逐渐迈入采收旺季,饱满黄澄的柑果缀满枝头。在茶坑村,冬收新会柑果、夏秋晾晒柑皮,陈皮商铺成行成市,全国各地的客商汇聚成为茶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茶坑村充分发挥其作为陈皮专业市场和核心种植区两大优势,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做大做强陈皮产业链。
  据茶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国安介绍,茶坑村按照“组建一个合作社、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江门市新会区茶之柑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茶之柑合作社”),开展茶坑村新会柑标准化种植,引导本村柑橘种植户向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的“圈枝柑”方向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新会陈皮产业品牌。
  坐落于茶坑村的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皮村”),是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园的示范单位。公司成立以来,茶坑村经联社全力做好服务支撑,做强陈皮产业龙头企业,以陈皮文化为核心,糅合各种资源,把生产、营销环节与科普、文化、艺术、旅游体验相结合,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旅游+互联网”的三产融合经营管理模式。目前,陈皮村集聚了陈皮创业者近300家,年接待旅客200万人次,年销售金额过10亿元,带动1500户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
  “2023年,茶坑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79万元(不含小组),比2022年增加5.77%;种植新会柑1650亩,3000多名群众从事新会柑种植加工,人均年收入3.7万元。”茶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颖表示,茶坑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创收模式,自2014年开始,茶坑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合理进行物业出租,支持村民围绕新会柑种植、新会陈皮加工及储存销售进行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农旅融合◥>
擦亮“启超故里”文旅名片

  恢宏大气的人才公园、百年的古榕树,在茶坑,新旧交错的建筑“穿越”于现代与传统之间,让这张百年古村名片既有“载体”又富“内涵”。
  近年来,茶坑村加大宣传“一门三院士”的优良家风,对茶坑村古建筑进行修缮,将梁启超故居打造成为有文化内涵、有思想高度、有审美格调的文旅名片。
  茶坑村以陈皮村等龙头企业为平台,打造集陈皮交易、仓储加工、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陈皮全产业链,形成了启超故居、小鸟天堂、陈皮村的文旅互动,打造陈皮文化旅游网红线路,形成年接待旅客超500万人次的人气红利,反哺茶坑村新会陈皮产业发展。
  梁国安表示,随着村里产业提质增效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来创业,村里的土地租金涨到了每亩1万元,比2022年增长了30%。下一步,茶坑村计划打造一条包含文化、国学、商业街区元素的旅游线路,将“乡治”融入茶坑村的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之中,同时打造运营新会陈皮产业楼等项目,助推茶坑村乃至全区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