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该怎么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02日版次:06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近年来,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成为了听力受损者的两大得力助手,而对这两个耳熟能详的听力辅助工具,你了解多少呢?
  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手术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刺激听神经,为那些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带来了近乎正常的听觉体验。而助听器,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声音放大工具,为中度到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选择哪种设备更适合自己?这成为了许多听力受损者面临的问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符秋养表示,选择人工耳蜗还是助听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听力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抉择。对于听力损失严重而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选择人工耳蜗。而那些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助听器。但无论选择哪种设备,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应和训练。
  听力辅助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符秋养医生强调,助听器需要定期清洁以防止灰尘和污垢的积累,并根据听力损失的变化进行调整。人工耳蜗虽然植入体内的部分不需要日常维护,但体外的部分也需要定期清洁和保养,同时避免外部碰撞。此外,无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都应避免暴露在过度潮湿或过热的环境中以防损坏。
  关于网上流传的助听器会越戴越聋的说法,符秋养医生明确表示,这是不科学的。助听器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来配置的,只要进行科学的验配,并遵医嘱,就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他们还能听到声音,就不必急于配备助听器,可以等到听力完全丧失时再考虑。然而,符秋养医生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他说:“一旦听力损失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当尽早选配助听器为宜。听力损失时间越久,所导致的伤害越大。”
  对于预防听力损伤,符秋养医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要控制并尽可能消除噪声源,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在嘈杂环境下工作的人。如果无法避免噪声环境,个人应做好防护措施,并定期接受听力检查。此外,减少使用耳机,并控制耳机音量的大小也是关键。在洗澡或游泳后,特别要注意保持耳道的清洁与干燥,以防止中耳炎等耳部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家庭中的老年人听力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老年人是听力问题的高发群体,听力损失不加以干预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孤独、抑郁等情感问题。这部分老年人可能会逐渐回避与人交往,害怕参与社会活动,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来说,听力损失不仅仅是听觉的问题。它与身体的其他功能密切相关,如行走速度、反应能力和警觉性。听力损失可能导致老年人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容易摔倒,并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老年人的听力问题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朱斌 魏星 吴丽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