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扎实推动粤黔协作,三年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04.53亿元

采销贵州农特产品超581亿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07日版次:05

  粤黔共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基地850亩及示范基地示范田340多亩,帮助农户增收260多万元。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富迪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广东、贵州两省协作历时28载,渊源深厚。2021年,中央决定广东结对帮扶贵州,广东安排珠三角6个经济强市8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8个市州66个脱贫县区,粤黔东西部协作进入新阶段。
  三年来,广东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04.53亿元、安排项目5214个,累计帮助贵州103.07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66.33万人,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向贵州投入帮扶资金、物资14.89亿元,扎实推动粤黔东西部协作取得新成效。
  山海情深,岭南大地上动能澎湃,同时也牵引着黔贵干劲再次擂响携手奋进催征的金鼓。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粤黔协作如何发力?
活力迸发
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策源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最浓墨重彩的标识。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科技创新领先;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手握政策优势,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借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两省挺立在“以新提质”的潮头上了吗?
  看代表技术进步的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和增加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贵州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国家枢纽节点之一,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
  看创新资源吸聚引力——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在粤头部企业加快在贵州布局数字基建,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大数据学院、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华大基因(贵州)科技园等一批大数据项目陆续建成投用,美的云、南方电网等一批数据中心在贵州落地开工。其中,截至2023年5月,仅是腾讯一家公司,就已在贵州引入74家合作伙伴,累计产值超32亿元。
  看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能力——在贵州毕节,广州点动科技公司等企业将一线城市的信息和大数据类工种通过远程在线投放于此,建立“点服务就业工作站”,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大数据就业网络,助力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云就业,月均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在贵州遵义,根据粤黔两省农科院签订的“农业科技帮扶十条”,共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基地850亩及示范基地示范田340多亩,帮助农户增收260多万元。
  粤黔协作筑起区域协同创新策源高地有底气有优势,但也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协作地区仍普遍存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配套缺失、承接能力不强、营商环境不优、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等问题。
  随着省际间经济纵深的不断拓展,能否利用大湾区科技、产业优势和贵州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势,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为粤黔协同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动力加速
加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然而新质生产力是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怎样开辟发展新空间?
  看向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一块铝开启了“破圈”之旅。广东中山市携手六盘水市打造的铝产业集群链接企业达49家,年产值超百亿元,成为贵州省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走进贵州遵义市正安县,一根琴弦拨动产业强音。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携手建设横琴·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该园区成为全球最大吉他生产基地,已入驻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130家,连续三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与形成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相呼应,粤黔协作将“产业园”“产业集群”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储能池”。
  产业集群围绕独山县轴承产业、西秀区航空产业城装备制造产业、正安县吉他产业、雷山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义龙新区新材料产业、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水城区铝产业等打造。
  协作共建产业园区99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9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1001家,实际到位投资350.57亿元。在13个协作县优选13个园区,集中力量打造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平台,黔东南台江、麻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佛山、惠州在黔东南从江县和黔西南安龙县、晴隆县建设3个“飞地产业园”。
  粤黔已深刻意识到,要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得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行进轨迹已越发清晰:发展新兴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先进“智”造转变,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粤黔协作持续先后在贵州举办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在广州、深圳等举办“东西协作,产业合作”大会,现场签约一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引导1261家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实际到位投资额768.96亿元。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赫然成为关键词。贵州相关企业携手广东科创力量,促进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其中,作为广东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贵州多家企业展开合作,推动新一代锂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比亚迪、广汽集团、凯金新能源等广东新能源企业也已在贵州投资布局。
引力释放
强化应用场景构建和市场带动

  其势已成,其兴可期。广东还拥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活跃的人气带来的是蓬勃的朝气、兴旺的财气,这是许多地区无法比拟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
  大年初一,粤黔协作唱响全国农特产龙年营销宣传第一声。贵州十强农产品同时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街、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等四大城市核心城区繁华路段亮屏,展现多彩贵州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的耀眼魅力。
  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是粤黔协作一以贯之的做法。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广东从生产、流通、销售、品牌等环节开展全链条帮扶,助推黔货出山。三年来,帮助贵州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51个,组织贵州农特产品申报“圳品”认证并获认证47个。支持打造贵州鸡蛋、刺梨、镇宁蜂糖李、习水麻羊、水城猕猴桃等地标产品。采购、帮助销售贵州农特产品581.76亿元。
  大年初六下午5时许,从贵州遵义市桐梓东站出发的D1831次列车驶入广州南站,600多名贵州籍务工人员走下站台,这是全国首趟东西部劳务协作免费返岗专列。“来广东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涨工资机会多!”搭乘从贵州桐梓站出发的D1831次列车的贵州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油草村村民喻卫星表示。
  开年即“抢人”,广东向来敞开胸怀广纳八方之才,不唯学历、资历、身份,不拘一格地接收各类人才,也输出各类人才。三年来,广东选派党政干部221名、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5684名到贵州挂职帮扶。医疗帮扶团队协作创建重点专科44个,帮助建成“五个中心”共30个,开展新技术399项。教育帮扶团队共开展教学改革189项,修订学校管理制度505项,组建“师带徒”教师团队191个,跟学人员1250人。广东接收贵州1079名党政干部和7023名专业技术人才来粤挂职交流。帮助举办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班9079期,培训干部人才69.43万人次。
  同饮一江水,山海一家亲。粤黔正持续深化产业、劳务、消费、科技、社会力量“五大协作”,“追梦共富”的任务书亮点璀璨,呼唤粤黔协作更大作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