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新突破

“双突变”夫妇成功诞下健康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3日版次:10

  女方17号染色其中一条体呈现环形。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江玲 通讯员戴希安)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一方基因变异,还有希望生出健康宝宝吗?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一名刚满百日的男宝宝,在妈妈的怀中受到了众人簇拥和祝福。
  该院专家团队创造性改良了针对环状染色体的检测方法,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阻断遗传缺陷,为这对年轻夫妻圆梦。据文献检索,这是国际上首个报道的“染色体脱环”成功案例。
环状染色体异常不孕
  小雪28岁,丈夫29岁,两人步入婚姻殿堂3年,从未避孕却迟迟不孕。在外院经历了三次人工授精均失败,经进一步基因检测,小雪才发现,她的17号染色体形成了一个环状。这是一种很罕见的人类染色体结构畸变,携带者一般生育率较低,出现不孕不育,或反复流产、生育畸形儿等风险高。夫妻俩经过多方打听,来到广州求医。
  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任姿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小雪夫妇的情况比较棘手。小雪身体和腿部均有牛奶咖啡斑,并表现出轻微的语言发育障碍,与17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表型吻合。她的丈夫存在特殊面容并伴有轻度的智力障碍,经检测确认KMT2A基因异常。两人想要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非常困难,子代染色体和基因均正常的理论概率极低。
  任姿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借助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在胚胎打孔取部分细胞做遗传学检测,从中选择染色体正常、不致病的胚胎去移植,可有效避免特定的遗传风险,实现优生优育。
  人体有两套遗传物质,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以往通过抽取夫妻双方及其各自父母的血液进行信息比对,可以明确染色体或基因变异遗传自父母哪一方。通过对异常染色体/基因进行标注,与夫妻的胚胎信息比对,就能知道胚胎是否遗传了有问题的遗传物质。
  但经过检测,小雪的父母染色体均正常,而她丈夫的父母也未有基因异常,夫妻两人都是新发变异,这就意味着难以借助常规技术进行精准的胚胎诊断。
改良长片段测序“建模”
  2022年2月,他们开始在中山六院正式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据了解,单体型构建是做胚胎诊断最基本的步骤,小雪夫妇无法通过双方父母的信息比对“溯源”,只能另辟蹊径。经过不断探索,生殖医学中心团队开发了针对环状染色体检测的基于链读测序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方法。
  该院PGT检测实验室张志强主管技师解析道,环状染色体异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染色体的一头一尾缺失,剩下的中间部分连接成一个环状,另一种是单纯头部跟尾部连成一个环。经检测,小雪属于后者,即末端端粒融合的类型,由于没有发生基因片头的丢失,临床症状相对轻。
  环状染色体是形态学水平的测定,要用到测序技术,类似于拼积木的过程,先把染色体的每一个小片段给测出来,再参照人类基因组图谱,把它拼成一个完整的染色体。而依靠现有的基因组光学图谱、三代测序技术,效果都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未能检测到大量能够跨过环状染色体端粒连接区域的片段。
  “理论上积木越大,拼接成功的概率就更高,而且错误率更低。”张志强指出,测序弧长不足,就没法确认染色体头尾是如何连接的。通过改良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了大量跨越端粒融合区域的长片段DNA分子,从而确认了环状染色体的结构。“这样就知道女方的两条染色体当中哪一条是线性的,哪一条是环形的,将环状染色体作为标志物,在胚胎上比对,就能明确胚胎是否有遗传缺陷。”
三代试管“挑”健康宝宝
  借助同样的方法,团队也成功构建了小雪丈夫致病基因的单体型。随后,对小雪夫妇送检的11枚胚胎中,挑选出了1枚染色体和基因均正常的胚胎。尽管异常概率高达90.9%,但第一个周期就得到了健康胚胎,令人鼓舞。
  去年3月,小雪顺利接受胚胎植入。孕4个月进行羊水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不携带环状染色体,基因检测显示不携带KMT2A基因突变。2023年12月7日,小雪夫妇如愿迎来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喜极而泣。成功了!生殖医学中心与产科医护团队击掌相贺。
  据悉,这是国际首例顺利诞生的“染色体脱环”宝宝。经文献检索,全球此前尚未有该类环状染色体单体型构建成功的案例报道。目前,宝宝相关评估及检查均正常。
  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方丛介绍,此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这对夫妇双遗传风险的问题,还通过方法的改变大幅提高了检查的便利性。同时,该技术还有望拓展应用至其他有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的夫妇,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和福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