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荸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3日版次:12
  十月金秋的尾巴轻轻摆动,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收割完冬季稻,晒谷入仓之后,多数地方的农事基本告一段落。但在粤东桑浦山下我的家乡,家家户户却没得闲,此时田间地头的荸荠开始悄悄地探出头来,正等待着人们去挖掘。这里出产的荸荠以个大、皮薄、汁多、清甜闻名遐迩。
  在潮汕地区,荸荠被叫作“钱葱”,仿佛每一个荸荠都蕴藏着财富与吉祥的寓意。其实应该写作“荠葱”,其叶子跟葱很相似,被潮州人错写为“钱葱”的原因,是“荠”的潮州话读音与“钱”一致。
  荸荠皮色紫黑或红褐,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它古称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古人多视之为水果,甜美的汁液和爽脆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在饥荒之年,荸荠也曾是人们的救命稻草,帮助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明代王磐、王鸿渐的文中,都曾提及荸荠在困苦岁月中对于人的重要性。
  荸荠不仅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或做成各种佳肴。那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荸荠在菜馆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佐料。大名鼎鼎的潮州美食中,就有“钱葱泥”“钱葱烙”“钱葱糕”“钱葱爽(马蹄爽)”等等品种。当热气腾腾的佳肴端上桌,荸荠的甜美与菜肴的鲜香相互融合,令人食欲大增。除了食用价值,荸荠还是一味中药。它的苗秧、根和果实都具有药用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荸荠能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地上茎有清热利尿作用。”在中医的智慧里,荸荠被视为一种能够调和身体、滋补五脏的良药。
  荸荠一年只栽培一茬,大田栽植一般在夏收后的7月中下旬进行,生长期在140天到200天。采收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待地上部叶子枯黄倒伏、地下球茎成熟至皮色呈深红褐色时即可采收。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方式,即用小锄头刨开泥土,然后使用简易工具灰匙挖出球茎。
  每当冬月来临,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跟随父母到田地里挖荸荠的情景。那时的野外一片空旷,除了偶尔能见到一两畦五颜六色的小菜地,映入眼帘的几乎是平坦的田坵。我们扛着锄头、竹箩,挎着篮子携着灰匙,踏着轻盈的步伐,穿梭在田间荸荠地里。随着锄头的每一次落下,一个个荸荠便从泥土中跃然而出,仿佛是大地为我们献上的礼物。我们手握灰匙,小心翼翼地将荸荠们“请”到竹篮中。父亲说,挖荸荠需要讲究技巧,要掌握好力度,灰匙既不能挖得太深,也不能太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荸荠都是完整无损的。每当我挖到一个完整的荸荠时,内心总会涌起一股成就感。
  挖完荸荠后,我们回家将它们洗净、晾干,然后由父亲挑到临近的农贸市场摆卖。有时也有外乡的商贩直接到田头现场收购,但价格会低些。损伤的荸荠,往往是留下来给自家享用,母亲说煮“钱葱水”可以凉肠祛火,煎“钱葱饼”能补胃健脾。有时吃不完呢就砸碎喂鸡喂鹅。品尝父亲亲手所种的荸荠,回味母亲亲手做成的“钱葱泥”“钱葱烙”“钱葱糕”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那甜美的汁液和爽脆的口感至今让我不能忘怀。      □谢岳雄

上一篇:老吉种蘑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