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场空栏率高,饲企竞争白热化

一季度猪料销量同比降20%-4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16日版次:10

  当前很多饲料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南方农村报记者 熊亚琴

  “空栏率很高,市场料基本降60%以上。”北方某饲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是目前当地很多猪料企业的现状。
  受生猪疫病、行情低迷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饲料企业的猪料销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近日,记者采访多家饲企负责人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业内猪料销量普遍同比下滑20%-40%,其中北方市场下滑尤为明显,部分地区高达60%以上。
销量普遍下滑
  “基本上都是在20%-40%之间,我们也降了21%。”国内某大型饲料企业负责人柳文(化名)告诉记者,公司一季度猪料销量下滑明显。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是猪价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加之猪病频繁,很多养殖户都退出了行业。
  广西某饲料企业负责人王坤(化名)向记者透露,公司一季度猪料同比下滑约30%,主要为商品猪饲料。他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公司猪料销量就有所下降。
  “从去年10月开始销量就没达到预期,实际下滑是从去年12月开始。”某外资饲料企业负责人颜笠(化名)表示,一般来说,每年10月后气温下降,猪只普遍采食量会增加,另外农场会抓住年底行情,采取育肥等方式把猪养得更大,按公司预期,去年10月猪料销量至少应增加10%-20%。
  颜笠告诉记者,对比其他厂家,公司一季度销量下滑幅度不大。“整体下降8%左右,其中生长育肥猪料下降9%,母猪料下降13%,主要是山东、山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下降厉害。”颜笠同样认为,下滑是疫病和行情持续低迷、小型农场退出所致。
原料价格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受饲料企业销量下滑影响,作为供应商的原料企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徽某原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一季度销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但价格下调了5%,并坦言“市场需求在下降,压力大。”
  “原料价格下降,饲料价格自然也下来了,同比降了5%-10%。”柳文指出,当前很多饲料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为了追求销量,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从产量来看,中国工业饲料协会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国猪料产量呈逐步上涨趋势,到2023年全国猪料产量已从2020年的8922.5万吨增长到14975.2万吨,增幅为67.8%,产量为六年来最高。
  因猪料销量持续下滑,不少饲料企业产量也有所下降。据我的钢铁网数据,其华北市场豆粕饲料调研的5家饲料企业中,有4家饲料产量均为下降态势,其中以猪料下滑最为明显,和去年一季度同期比,猪料下降约30%-40%。
  从价格来看,记者查阅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发现,自2023年9月以来,全国育肥猪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均价也处于持续下滑状态。数据显示,2024年2月育肥猪配合饲料为3.49元/公斤,较去年9月下滑6.9%;育肥猪浓缩饲料为5.3元/公斤,较去年9月下滑7.3%。
未来竞争加剧
  但降价并不是饲企扩大销量的唯一方式。颜笠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北方有饲料企业为扩大销量,会在签合同时保证造肉成本,南方也有饲料企业做OEM代工生产,此外,也不乏企业直接公布配方,进行周度议价的例子。
  “我们不会参与低价竞争。”在被问及应对销量下滑策略时,颜笠表示,公司会通过研发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效率,提高猪群的生长性能和健康度(降低死亡率),降低生产成本。
  柳文告诉记者,公司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与客户代工合作,保障销量;二是继续推进规模猪场开发,扩充销量;三是渠道市场全面启动大型招商,补充销量。
  今年猪料销售是否会一直下降?柳文认为,下半年会有所回升。“现在基本探底,后期猪价会有所回升,家庭农场和散户猪料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但柳文也指出,市场销量总体还会缩小,竞争加剧,未来将是头部企业的竞争。
  王坤则表示很难逆转,“现在资本多是强强联合,很多巨头猪企都有了自己的饲料公司。”在他看来,这些以传统中小规模或规模猪场为客户的饲料企业可能会慢慢退出江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