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吴川市工作队创新““3+3+3”帮扶协作机制

175人拧成一股绳 棘手项目焕新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20日版次: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维康

  站在吴川市王村港镇新梅村开垦有序的广藿香种植地中,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这里要种什么?发展什么产业?”曾是令王村港镇党委副书记、广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湘文头疼的问题。在一次调研学习活动中,刘湘文了解到广藿香产业,试种后大获成功。“我们将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广藿香种植。”
  2023年底,吴川市在全省率先探索“3+3+3”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即打造智慧汇聚、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三类平台,编制帮扶资源清单、帮扶需求清单、帮扶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协调推进会议、总结交流展演三类活动,构建出一套“交流畅顺、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力量聚合”的“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工作体系。
打造“三个平台”
变队员为资源渠道

  省民政厅纵向帮扶工作队队长、挂任吴川市委副书记叶敏亮到任的第一件事,是列了一张派驻吴川市的干部名单——175人。“单兵作战行不通,只有充分调动人才资源,才能更大程度撬动帮扶资源。”
  2022年12月8日,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具体怎么统筹,没有经验可借鉴。大家反复商量,达成共识:首先要了解掌握各个工作队的资源和需求,其次要构建资源流通的渠道。最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帮扶协作吴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审议通过,聚焦解决目前帮扶工作中存在问题,明确提出打造“三个平台”、编制“三张清单”、开展“三类活动”,形成“3+3+3”新型帮扶协作机制。这175人的队伍也有了一个名字——“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吴川市工作队(以下简称“驻市工作队”)。
编制“三张清单”
变单赢为各方受益

  当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驻吴川市任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高怡冰正愁陈兰彬故居这一民生帮扶项目如何推进时,“三张清单”发挥了作用。
  驻市工作队调研后,决定将陈兰彬故居项目纳入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湛江市吴川市2023年度项目。资金和审批问题迎刃而解,高怡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覃巴镇。
驻马路村第一书记唐海荣介绍,吴川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基础设施(覃巴)项目曾是当地深耕多年却不得已止步的项目。地类调规、承建运营找谁?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镇级层面解决起来费时又耗力。
  “经过评估,这一项目能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川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双百行动”驻吴川市服务队队长周仲高说。驻市工作队协调了500万元资金及吴川城市发展控股集团作为承建运营方,让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驻市工作队有一套严格的项目筛选流程:发申报通知,镇及各部门申报,工作队根据申报项目实地调研,形成初步方案,报市政府会议审定,正式发布。
  驻市工作队会议室墙上贴着2张表:2023年度项目资金使用计划、2024年帮扶协作工作任务清单。“一个是正在做的,一个是正计划的。”
开展“三类活动”
变个案为全市行动

  近日,新一届塘?镇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健康产业(育婴员方向)考证培训班结业,30人通过学习,拥有了一技之长。为了能让类似的好项目在全市复制推广,驻市工作队决定定时开展“三类活动”。
  ——调研学习活动。针对帮扶项目,组织市有关部门(单位)到当地开展专题调研;针对各镇乃至吴川市周边镇的典型经验,组织成员单位前往调研学习。
  通过调研学习活动,刘湘文了解到覃巴镇工作队引进的广藿香产业,试种60亩地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驻塘?镇帮扶工作队引进的水果玉米也即将在王村港镇试种。”刘湘文说。
  ——协调推进会议。通报上一季度帮扶工作推进情况;交流互通帮扶工作信息;研究协调解决涉帮扶项目的有关问题。
  “协调推进会议一般是在晚上召开,这种工作节奏已经成为常态。”驻市工作队队员林晓雪拿来两个档案盒,里面装着排列有序、内容翔实的工作简报、会议纪要。
  ——总结交流展演。总结年度帮扶工作,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开展工作队典型帮扶经验交流展演。
  广州市政法委驻吴川覃巴镇工作队队长陈永冬在一次交流展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他说:“驻镇帮镇扶村不能唱独角戏,借着这个平台,我们互相学习。”目前,驻市工作队已举办全市帮扶力量联席会议与经验交流讲演活动3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