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工作的满足感
来自农民的笑脸”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4月23日
版次:
08
人物档案
郑兰芳,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惠
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兰芳,在农业机械化道路上耕耘30余年,曾获全国十佳理事长、广东十大最美乡土专家等荣誉。“希望培养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
推广农机30余年
“在拖拉机已面世多年的时候,大部分农民使用的设备依旧十分落后。”这坚定了郑兰芳从事农机推广之路的决心。1989年,郑兰芳创建吉利农机部。女性开农机,难免受到质疑,但郑兰芳并不多言,坚持自己想做的,没力气就去锻炼,不明白就去学习,人手不够就自己当业务员。
多年奔走农业一线,郑兰芳熟练掌握了大型农机的使用方法。2007年,她成立了陆丰市三农农机有限公司,开始在当地推广大型农机。“想尽可能为农民减轻一些工作量。”
“想要改善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机械化插秧是第一步。”春耕时节,郑兰芳驾驶农机在农田“驰骋”的身影总不会缺席。随着推广工作初见成效,2009年,郑兰芳成立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政策支持下购买了数台插秧机,推行机械化种植。仅4年时间,合作社插秧机数量就达到72台。
“种粮大户掌握了农机操作可极大提高耕种效率,贫困户也可以通过这门手艺多一份收入。”随着机械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农机手,郑兰芳四处奔走游说,成立了当地机插秧大队。
随着植保无人机飞入广袤的田野,郑兰芳也进入了新的学习领域。2019年,她开始推广智能化新型农机,并吸引十几位年轻人组成飞防队。“对农户来说,驾驶无人机是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好途径;对年轻人来说,围绕植保无人机的使用、维修、研发,是更有吸引力的农业岗位。”
带动90多个农民加入合作社
“技术的力量能够直接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这份工作的满足感来自看到农民的笑脸和土地的丰收。”郑兰芳说。她和团队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案,服务面积已达8万亩次。
农机推广并不容易,“很多农民对新技术持有疑虑,甚至有些抵触。”郑兰芳说,她白天忙着实操指导,晚上还要耐心地给农民讲解技术的好处,有时到深夜才能回家。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这些年里,郑兰芳最骄傲的是带动了90多个农民加入合作社,稳定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是一份荣誉,让我深感责任重大。”郑兰芳说。
上一篇:
今年拟推行“稻-稻-圣女果”栽培模式
下一篇:
上一篇:
今年拟推行“稻-稻-圣女果”栽培模式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