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杯红茶 物我两忘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4月25日
版次:
11
品茗品人生。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跟随一个作家团到英德茶山采风,对英德红茶有了一些认识。
茶山的展馆里,有关于英德红茶的历史解说。
据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
现英德南山风景区的摩崖石刻“煮茗台”就为唐代元杰所题,南宋英州知县江任亦曾题《煮茗台》:“石梯千级杖徐行,行至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位研究员的研究论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产茶县(英德、曲江、仁化)之一。可见英德产茶历史之悠久。
明朝时,英德的土质茶已成朝廷贡品。在清朝,英德茶叶生产已普及民间并在十九世纪前中叶国际贸易兴盛一时。1959年,“英德红茶”试制成功。英德红茶以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等优异的品质,享誉中外,评价甚高。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原中南局书记陶铸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成立了“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了“广东茶叶技术学校”,设立了“广东省英德茶场”。上世纪60年代初,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
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茶叶局作为业务技术部门,为英德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做了许多扎实而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当地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为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英红镇、石牯塘、横石塘镇、石灰铺镇、白沙镇、望埠镇、大站镇等乡镇均种植适合加工红茶的茶树。英德红茶先后获“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英德市被评为“中国红茶之乡”。
在那几天,我们观摩了英德红茶是怎么制作成品的。其技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提香五道工序。
采茶工人将茶青采摘回来后,放于簸箕上摊薄以自然萎凋,至水分减少到茶叶柔软,这段过程需要12至15个小时。
师傅将萎凋好的茶叶放于簸箕上,用手揉搓,揉搓方向保持一致,过程中边揉搓边打散,循环反复,使茶叶揉搓均匀成条状。
制茶师傅先把揉捻好的茶青包裹在沾有水分的纱布和小簸箕里面,然后用铁盘装炭火燃烧。待炭火慢慢燃尽,盖上一层薄薄的火灰。将铁盘置于大簸箕里面,包裹好的茶青用盛有半桶水的水桶架着也放进大簸箕。再在茶青上洒少许水分,最后盖上簸箕盖,发酵静置5个小时。
之后,师傅用铁盘燃烧炭火,待炭火慢慢燃烧至四分之三后,将铁盘放入大簸箕里面,盖上簸箕盖。再把发酵好的茶青倒在簸箕上面均匀摊薄,用炭火慢慢烘干,干燥至茶叶刺手即可。最后一道工序为提香。待铁盆中炭火慢慢燃尽后,盖上一层薄薄的火灰,放于大的簸箕里面,盖上簸箕盖,将干燥好的茶叶放于烘炉提香。
制作好的英德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润,香气浓郁,茶汤明亮红艳,金圈明显,滋味深厚,饮后甘醇怡神,清心爽口。我们在红茶里加入牛奶饮用,加奶后的茶汤棕红瑰丽,口感浓厚清爽,风味独特。今年,英德红茶制作技艺还被评为省级非遗。
在青绿包围的茶谷,看着云雾萦绕的山峰,啜饮红茶,物我两忘,一时不知今夕是何年。
□何浓
上一篇:
“心碎综合征” 真的存在
下一篇:
八角楼村:八角九进士 人文继芳声
上一篇:
“心碎综合征” 真的存在
下一篇:
八角楼村:八角九进士 人文继芳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