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焦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内首家“古树医院”揭牌成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30日
版次:
04
古树苍苍,历史悠悠,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5月27日,华农古树名木研究院、华农古树医院在广州市华南大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原园林中心,下称“华农大园林”)揭牌,标志着国内首家以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院,及首家将古树作为“医疗对象”的医院正式成立。
万古岁月长河缓缓流淌,一方参天古树傲傲然屹立,镌刻历史与文化。当前,全省上下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展,“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被定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今年5月,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正式上线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更显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
当前,古树名木保护扔存在许多问题,过度保护、养护缺失、养护方式不当……人们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亟待提高,为了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去年以来,华农大园林联络了以陈红跃教授为代表的多位专家,组建起了一支专业团队,致力于研究开发古树智慧养护关键技术,做好“古树医生”。
此次,华农大园林依托其丰厚的专家资源,揭牌成立华农古树名木研究院、华农古树医院,将在古树名木养护上更加科学、高效,并扩大古树名木养护业务的辐射范围。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古树名木协会会长、广东省林学会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黄焕华,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洪继宇,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原院长、教授彭昌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林松,华南农业大学林风学院教授、古树(大树)研究项目组长、广东省林学会古树名木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红跃,华南农业大学林风学院教授陈世清,华农大园林教授甄学宁等嘉宾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参与人员还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医树如医人,给古树治病也讲究对症下药和中西医结合。”深耕林业领域多年的陈红跃首先发言,他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美广东的政策背景,表明了古树名木研究院及古树医院成立的初心,阐述两院成立的目的及工作计划,表示将致力于打造古树领域的“权威三甲医院”。
彭昌操指出,学术研究应多进行跨学科的碰撞,善于挖掘交叉学科的技术来补充古树养护相关的技术体系。在学术研究之外,专家教授还要加强对于古树名木文化的普及,以学者的身份去宣传和推广,将学术研究应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开展,不仅能推动古树文化发展,也有助于后期古树养护技术和措施的落地。在重视技术革新与应用的同时加强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学术成果应用到基层实践。
华农古树名木研究院、华农古树医院是广东首创,也是国内首创。黄焕华就绿美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肯定了华农古树名木研究院、华农古树医院的成立,并对两院寄予厚望,希望能见证两院对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我们古树名木研究院、古树医院既然创立于广东省,首先要有地方特色。”甄学宁对古树研究做出补充。他提到,在广东,古榕树是非常常见甚至普遍的,而一棵古树的保护经费是非常高的,这就可能造成“损本逐末”。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古树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衡量某一种类的古树是否有必要投入高额的人力、经费进行保护。
陈世清同样持有此看法,“在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有些古树是必须要保护的,有些古树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保留下来的。”他表示,要将古树文化与地方文化、传统产业等相结合,在保证古树健康的前提下推动地方的发展,使树—人—地三者和谐共生。
□郑荣洲 刘涵
上一篇:
因为荔枝红,我们需要一首怎样的歌?
下一篇:
公费培养者不再享受上岗退费
上一篇:
因为荔枝红,我们需要一首怎样的歌?
下一篇:
公费培养者不再享受上岗退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