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大国农匠”补建华采用数字化精细管理

“巨美人”荔枝今年挂果率近九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04日版次:08

  补建华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荔枝育种基地100余亩,红蜜荔、仙桃荔、巨美人等新品种荔枝畅销国内外市场。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徐臻

  “新雨山头荔枝熟。”每年端午节前后,是广东荔枝陆续成熟和集中上市的时节,却也正值强降水集中的“龙舟水”时期。
  今年荔枝季,阳江市阳西县经历频繁降雨,部分荔枝品种出现落果、裂果现象。如何在荔枝小年,实现稳产提质?记者来到阳西县儒洞镇的“百荔园”,向“大国农匠”补建华寻求答案。
抢晴杀菌防虫补肥
  作为“百荔园”的主人、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最近正忙着给果农们讲解如何应对多雨天气。他告诉记者,荔枝每年都有三次正常的生理落果高峰期,持续的阴雨天气会加剧生理落果现象,“光照不足影响树体营养积累,可能造成生长不整齐。像是最后一次落果期,荔枝果实迅速发育时,养分不足很容易果胚败育。”
  “抢晴”成了补建华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以“百荔园”中的妃子笑为例,最后一次生理落果高峰遭遇连绵阴雨,补建华的心一直悬着。“好不容易保住的果实,现在最怕养分不够和病虫害。要在不下雨的天气及时杀菌防虫。”他表示,采前落果数量虽少,但经济损失最大,“越是荔枝小年,越要把握机会。我们运用‘计划生育’式的科学方法种植,力促每一颗荔枝都能达到最优品质。”
  趁着天晴,“百荔园”的工人们运用植保无人机给荔枝树补充叶面肥,防止糯米糍等品种的荔枝裂果。这样的细节,是补建华对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写照。补建华力推智慧果园模式,应用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植保无人机、自动喷雾系统等数字化管理设备,有效地提升了荔枝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广技术为阳西荔枝提质
  从粗放式种植到精细化管理,如今阳西荔枝的品质口碑,离不开如补建华这样的荔枝匠人多年来对品质的坚持。
  1990年代,受高州等周边地区荔枝产业发展的带动,儒洞镇的农民纷纷承包山林种植荔枝。然而,大面积的扩种、对果园管理的忽视,都不利于荔枝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作为阳江林场的一名工人,补建华尝试向果农介绍荔枝种植技术,却不被理解,“当时骂我最多的话就是‘骗子’。”为此,补建华承包了一片荒山,率先试用螺旋环剥技术。从此开启了他的荔枝人生。
  补建华的荔枝园挂果丰产之后,陆续有果农前来学习他的种植技术。2005年,补建华牵头成立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并担任会长,示范推广了果实套袋、水肥一体化滴灌、妃子笑花穗调控等荔枝种植管理技术。“果不仅在多,更贵在精。”成立协会后,补建华意识到,要想提升荔枝的品质,不能只依赖土专家的种植经验,还要向高校、科研院所取经。一套“政府+科研院所+协会+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为阳西的荔枝品质保驾护航。
尽量满足每个品种的成花条件
  “阳西荔枝产业想要实现更高价值,有两个关键点——品质和品种。”为了进一步升级荔枝品质和口感,补建华在“百荔园”建立了阳西荔枝种质资源圃。
  通过牵头对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参与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补建华与华南农业大学紧密合作,对新选育的井岗红糯、岭丰糯、仙进奉、红蜜荔、巨美人、仙桃荔等优质荔枝品种进行引种、杂交、育苗和示范。他还广泛推广运用荔枝高接换种及大枝挑皮嫁接技术。果农刘文表示,“我本来种的是桂味,参加他的培训课后,3000多棵全部嫁接了仙进奉。”
  “百荔园”中,果实硕大、状若心形的“巨美人”荔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果如其名,“巨美人”的重量是一般荔枝的两倍,口感清甜,肉质爽脆。“巨美人”这一优质特大果荔枝杂交新品系由华南农业大学胡桂兵教授团队历时14年研发培育而成,在补建华的荔枝园里进行规模化实验种植。
  “目前,巨美人荔枝种植基地达300亩,我们这是国内最大的巨美人新品种基地。”补建华提到,“巨美人”荔枝品质优良、保果能力强、丰产性好,要想在荔枝“小年”逆袭,选对品种很重要。“今年,‘巨美人’荔枝的挂果率将近9成。”补建华向记者透露,团队仍在持续研发新品,其中“阳华红”荔枝即将面世,该品种尚处于选育阶段,预计三年内能够正式推向市场。
  优新品种虽有诸多优良特性,却仍需要合适的种植技术支撑。补建华向记者解释道,“我们要尽量满足每个品种的成花条件,比如形态分化期间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的光照、营养。如果天气不能满足,就采用人工手段帮助其顺利成花。”作为广东省农技“轻骑兵”队伍的一员,补建华联合高校院所举办了多场荔枝良法良技交流活动,带动本地乃至全国各地的果农学习先进种植和嫁接技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阳西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