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东莞首宗垦造水田项目完成指标入库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06日版次:05
  把鱼塘变成良田,东莞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或许隐藏在垦造水田的实践“魔法”中。
  近日,东莞耕地保护传来好消息。全市首宗垦造水田项目——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已完成验收,并成功向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申报入库,形成了340亩水田指标。
  垦造水田指把土地性质为非耕开垦为水田,或旱地改造为水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东莞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垦造水田,进一步推动耕地占补平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水田指标超300亩获认定
  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位于蒗洲,从选址和规划设计阶段起,洪梅镇有关部门联合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摸排后备资源,深入挖掘垦造水田潜力。他们了解群众意愿,多次实地勘察选址,组织部门研究和专家论证,确保项目选址科学。
  建设过程中,洪梅镇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积极争取上级自然资源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严格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管理办法》规范有序推动项目实施。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完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优化等建设,这片土地逐渐呈现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景象。
  工程由经验丰富的单位承建,落实严格工作标准,进行全流程把控。最终项目顺利通过了市、镇验收。经过市、省和部自然资源部门层层审核,项目成功通过认定,形成了水田指标340亩,耕地指标近341亩。
项目已种植两造水稻
  据了解,洪梅镇垦造水田项目建成至今,已种植了两造水稻。连片的稻田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焕发勃勃生机。
  为确保垦造水田项目持续保护,洪梅镇多措并举。首先,该镇成立镇属企业金色水乡稻田公司,签订管护协议。该公司负责落实垦造水田片区的种植经营和项目后期管护,以现代化的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运营。
  此外,洪梅镇建立了严密的监管机制。以东莞市全面开展“田长制”工作为契机,该镇开展种植情况动态监测,建立了洪梅镇田长制,明确各级田长、网格员保护职责、措施、标准,加强后期管护巡田检查、监督和指导,确保管护到位。
已累计恢复耕地近1550亩
  在洪梅镇,昔日的草皮种植和低效农田正逐步变为优质的连片耕地。
  放眼全镇,洪梅划定了10290亩耕地保护集聚区,按照相对连片、质量优先、易于恢复耕作的原则,在耕地保护集聚区范围内,结合金色水乡稻田项目建设,通过场地平整、土壤改良、修复土壤结构、引入企业运营等方式,全面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工作。通过这些举措,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自2021年以来,已累计恢复耕地近1550亩。其中,垦造水田项目作为洪梅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农用地整治类项目之一,通过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成为镇农用地整治的标杆项目。
□龚菊 郭文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