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驻化州新安镇工作队党建引领民生产业建设

青年创业孵化园带动本地务工1.1万人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13日版次:03

  新安村“复耕复种+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示范基地。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涵
策划 严亮 洪继宇
统筹 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电网公司驻化州市新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带来了什么?在新安小学的学生们看来,是崭新的读书角和运动场;在村民陈姐看来,是三个孩子继续读书的希望;在果农张军看来,是“水果之乡”进一步拓宽的销路;在乡贤彭益金看来,是逐渐改变的创业观念……而在工作队队长孔令辰看来,这三年的工作只是“打基础”。“乡村振兴需久久为功,我们能做的就是夯实基础,踏实走好每一步。”他说。
  围绕这一目标,工作队为新安镇巩固产业基础、人才基础、民生基础——撂荒地复耕复种、退桉还果超万亩,打响新安“水果之乡”金招牌;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带、新安镇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园)、水稻果蔬繁育中心,“一核两中心”全面开花;落地帮扶项目53个,资金超2亿元,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筑产业基础
退桉种果复耕万余亩

  产业发展“小散弱”,是工作队调研新安镇后的第一印象。“新安水果资源丰富,当地种植的各种水果超过60种,但是99.5%以上的都是小微合作社和农户自己种植。”孔令辰举例说,2021年新安镇番石榴种植面积已超1.2w亩,但其中最大的一户也只有300亩。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桉树面积过多。“镇上水果种植面积一共6万多亩,桉树面积却足足有9万亩。”孔令辰说,他们走村串户去给村民算‘经济账’,劝他们改种番石榴,“有些土地完全撂荒了,就由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统一托管标准化种植。有些农户要自己种一造晚稻,我们就说服他们租半年,或者将租金折算成粮食给农户。”
  “以前推广社会化服务时就建好了平台,但真正有大订单还是工作队入驻后,他们去给村民开会讲解,让农户更了解生产托管模式。”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负责人程东山表示,在新安镇已经构建起“市级服务中心+镇级服务站+村级托管员”三级服务协办体系,服务中心累计托管服务新安镇各类作物超9万亩。
  “结合我们退桉种果奖补的一些措施,三年来工作队协同推进退桉种果超1.5万亩。”新安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宋一标细数新安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完成2500余亩撂荒地整治,打造了6个水果产业示范基地,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产值13亿元。
  众多水果资源也成为了新安镇发展文旅的一大优势,当地已连续举办7年水果文化旅游节,以果会友、以旅兴农,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还有另一值得深耕挖掘的就是研学体验。从育苗到采摘再到采后处理加工的整个链条都可以参与体验。”孔令辰透露,已有一家广州的研学企业与化州市和新安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筑人才基础
联手农科院提供创业培训

  一边是飘着花生油香气的食用油生产线,一边是嗡嗡作业的番石榴冻干烘干生产线,最里面3000立方冷库存储了各种水果……这里是新安镇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的硬件设施。
  靠优惠政策引入外来企业投资发展固然重要,但工作队更想做的是扶持本地企业,吸引人才返乡,提升新安的“造血能力”。“曾经有在深圳赚了几百万的返乡青年,回来种番石榴创业失败了,有技术原因也有没销路的因素,这个案例让我们非常痛心。”孔令辰说。
  乡贤彭益金的想法与工作队不谋而合。在他的出资支持下,孵化园拔地而起,其中一层免费提供给初创企业做办公场所。“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资源整合的产业平台,让更多人加入家乡建设中。”他说。
  在硬件之外,孵化园还提供了众多“软件”支持,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南A谷团队联手,提供一系列政策辅导、创业培训、财务协助等服务,让有想法、有热情、有资金的返乡人才有的放矢。自2023年7月试营业至今,孵化园已有15家企业入驻,截至目前营业额超1400万元,带动本地务工1.1万人次,支出劳务费用约200万元。
  广东福到家食品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的企业之一。“孵化园提供了成熟的制油设备和3年免费办公场地,不仅帮助解读金融、税收等政策,还为我们打开了销路。”福到家负责人罗贝福表示,生产线去年投入使用以来,食用油销售额已超400万。
筑民生基础
发动乡贤捐赠233万元

  “党建龙头引领,产业、民生两翼齐飞。”这是孔令辰对三年帮扶重点的总结。进驻新安镇后,工作队就开始实施“讲一堂党课、建一个宣讲队、立一个宣传栏”的“三个一”工作。各村宣传栏建好的第一期宣传内容就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政策和工作队十余人的联系方式。
  “要让所有的群众都可以直接联系到我。”通过这个渠道,创业的村民联系上了孔令辰。只要是群众的需求,不管大小,工作队都尽力解决。
  “三年来镇上的人居环境变化很大。”宋一标说,石湾路口到新安圩的325国道,以前是普通的硬底化道路,现在已经打造成了融入美景和微景观的示范带,村子的村容村貌也彻底“改头换面”。
  原来,新安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擂台赛以小舞台呈现大战略,全镇17个村实现了“村村过关村村靓”,在“比学赶超”的活动期间共拆除危旧房屋1200多间,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460余间,整治生活垃圾污点数量580多个,发动乡贤捐赠233万元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了新安镇农村“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推动教育帮扶、促进医疗结对,是工作队引资源、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河介塘村的陈姐将广东电网公司捐赠的助学捐款牌子挂在了客厅内,11460元、13090元、13318元,有零有整的数字是电网人对她的关心。她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每年开学季,工作队队员、广东电网公司驻化州新安村第一书记杨开岳就会将捐款亲自送到她手上,让她不用为孩子们的学费担忧。
  一同改变的还有新安小学。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建设的知行书屋,翻建后焕然一新的食堂、宿舍和教室,让这所小学从招生人数不满60人,上涨至如今的140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