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龙船景 水乡有情谊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13日版次:11

  农历五月初一,广州海珠区瑞宝村到小洲村趁景,多条龙船在村内细涌相遇。 吴秒衡 摄

  毫无疑问,今年的广东扒龙舟又刷爆全网,网友调侃,别的省划龙舟是悼屈原,只有广东人扒龙舟是去救屈原。广东的“扒龙船”就是划龙舟,“扒”在粤语中有划的意思。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始于吴越地区,唐代传至黄河流域,到了五代宋初,发展为全国性习俗。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广东龙舟盛行于水乡,也就是现在的大湾区,如今很难说哪里最盛,广州、佛山、深圳、珠海……处处不落后,年年都出彩。
  广东人扒龙舟有自己的行话,搞懂这些,你就会发现,广东的龙舟不止是力与美、速度与激情,还有完整的龙舟礼节和文化。
游龙探亲,趁景招景应景
  “龙船景”作为广东端午期间最鲜明的民俗活动,年年在各水乡持续开锣。各村约定时间扒着龙船互访、联谊,今天在这村,明天在那乡。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是各村龙舟探亲的日子。扒着龙舟到兄弟村、老表村探亲互访,举行游龙仪式叫“趁景”。邀请别村龙舟来访叫“招景”,龙舟前去别村探亲叫“应景”。
  龙舟每到一地,往往要进行一种礼仪性和表演性的赛龙活动,由此形成各地不同的“龙船景”。
  通过这样的“游龙探亲”活动,维系的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与邻村构建友好关系的好时机。在游龙探亲的时候会发出邀请帖,若帖上写着“薄酌”表示款待“龙船饭”,若是写着“茶水”则意味着吃龙船饼。
  在游龙、赛龙之后,村民会争先恐后地跳进龙船划过的河中洗澡或洗脸,叫做“洗龙舟水”,以此祈求去掉身上的晦气,强体健魄。
  龙船景维系着各个宗亲氏族之间的往来,水乡之间的友谊,承载着淳朴乡村风情。趁景、招景、应景,每天都是独特的风景。
  对于龙船探亲,广州小洲村村民李嘎嘎自小就熟悉,她说:“尤其是看到番禺、黄埔这些很远的村,成群结队划进我们村里来。村里的兄弟听到鼓声立马跑到河边集合,大家聊天,放鞭炮,吃龙船饼。年轻人则相互打闹,用船桨互相泼水。这样的画面,真的把我感动得起鸡皮疙瘩。”
龙舟圣化,一步都不能错
  说到龙舟圣化,这可是大事,正所谓步步有讲究,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
  起龙:民谚“四月八,龙船透底挖”,说的就是起龙,在农历四月初八以后就要把龙舟从藏龙舟的涌底或池塘抬出来。
  修饰:起龙后会清洗淤泥,检查船身是否有爆裂或变形,然后再“紧龙筋”,使船身变得硬朗,接下来是给龙船身上刷油,最后给龙船装饰,将锣鼓、彩旗、罗伞一一放好。对村民来说,这是无比荣光的事。有广州网友说,自己的阿爸出资80万元,才被村长叫去洗龙船,阿爸激动得都哭了。
  请龙:装饰后的龙船不能称之为龙船,因为龙头、龙尾在祠堂里供奉着,需要通过请龙仪式,将龙头、龙尾与“龙身”回合,这样才算把真龙请到龙船上。
  点睛:点睛会请宗族里有身份的长者为龙头点睛。
  采青:采青则由宗族里的男青年外出采两棵青壮的禾苗回来,这禾苗在拜过神后分别用红丝带系在龙口、龙尾处,看起来像是龙在衔青,我们亦可以理解为龙舟“食青”。此仪式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平平安安之意。
赛龙夺锦,狂飙水上漂移
  “斗龙”又称赛龙夺锦,每年各村的赛手及村中父老会前往祠堂拜神,祈求本族的龙舟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夺标耀祖。通常赛龙夺标会分为三节进行。
  放龙:简单点说就是各参赛队伍及龙舟齐聚比赛起点,静候吉时。试想,几十艘甚至上百艘龙舟一字型摆在起点上,其场面得多壮观宏伟。
  竞渡:各龙舟跟随着锣鼓声的指挥,千万支桨齐划,想想就很鼓舞人心。
  夺标:“斗龙”的最终目的是夺标,也称为过龙门,这也是整个比赛最刺激、最动人心魄的时候,终点处会悬挂彩球或彩旗,谁率先摘下彩球或彩旗就会宣告龙舟竞渡结束。
  网上流传的佛山叠滘斗龙,龙船飞速,水上漂移,又酷又炫。这是最让人肾上腺素激增的一刻。围观者挥着蒲扇,敲着不锈钢盆,氛围感拉满。
食龙舟饭,好意头好丰盛
  “食过龙舟饭,捞乜嘢都掂!”
  每年端午,水乡各村吃龙舟饭的场面都十分豪横。今年6月9日傍晚,在广州海珠湿地旁的南沙港快速路高架桥底,小洲村的龙舟饭在南约、东约、北约三个片区的桥底范围摆场,宴开650围,加上西约和中约片区,在村内祠堂范围设宴,合共800多围,宴请亲朋,场面盛大。
  龙舟饭,原意是在龙舟比赛前后,以之慰劳划龙舟的健儿。随着时间演变,如今也已成为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吃过龙舟饭,寓意一年都风调雨顺。
  如今的龙船饭大概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扒龙船人员及参与龙船活动的村民食用,菜式比较简单。由于桡手长时间跟水接触,通常会有辣椒菜式帮助祛除湿气,还有冬瓜汤等来消暑。
  第二种是款待村民及客人的龙船饭,菜式十分丰富。
  以前的“龙舟饭”很简单,鱼塘里捞的鱼,配些辣椒和青菜,就是一顿。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龙舟饭也渐渐丰盛起来,还极其讲究好意头。烧肉、白斩鸡、碌鹅、焖鸭、花锦鳝等粤味菜式,都有吉祥喜庆的寓意。菜式的名称也以吉祥喜庆的为主,如鸿运烧肉、红灼大沙虾、腰果锦上丁、绍菜扒鱼丸等等。
  其中,顺德的龙舟饭菜式有独占鳌头(拆烩大鱼羹)、一飞冲天(烧肉拼烧鹅)、鸿运当头(鸿运四杯鸡)、丁财两旺(松子鹊巢丁)等12道菜品。最具代表性的烧猪肉显示出的“红皮赤壮”,代表着龙舟健儿们精神饱满,孔武有力。
  广州车陂村在龙船饭开始之前,会有一个简单的祭拜礼仪,然后就开始上菜,有鱼、鸡、鹅、肉、鲍鱼等菜式。九菜一汤,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
  传统的龙舟饭做法是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这种邻里互助的形式也流传至今。
  传统龙舟文化广东省级“非遗”传承人朱石明说:“在佛山南海九江,各个村都有龙舟,一旦扒龙舟,港澳、海外乡亲都会回来吃龙舟饭,团结了整个村的氛围。”
  事实上,从湖南湖北,到云南贵州,我国南方地区几乎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北方,靠近河流的城市,也会开展赛龙舟活动。广东则有着全国时间最长的龙舟月,有着最热闹的龙舟氛围,有着完整而系统的龙舟文化,从而让扒龙舟成为了广东影响面最广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广东人做什么都有一股子拼劲,并凭借此,把龙舟玩出圈,火遍大江南北。
      □何浓

下一篇:汉代出现“厕所管理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