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驻东源义合镇工作队在英雄故里书写文旅兴村故事

年客流量近30万人次 村民增收渠道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11日版次:03

  花海咖啡(如图)、中农农业、义合甄选等一批创业项目在义合茁壮成长。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
策划 严亮 洪继宇
统筹 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革命英雄阮啸仙的故事在村民口中传唱,乡村咖啡馆里传来游客们的欢声笑语,江边民宿的灯火盖过了天际的星光……小暑已至,在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土地上,热浪掀起当地农文旅产业欣欣向荣的热闹光景,这是广东省审计厅和华南农业大学驻义合镇帮扶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努力成果。
  为期三年的驻镇帮扶工作迎来了尾声,工作队队长陈伟和他的队员们仍日夜忙碌在乡野之间,为乡村振兴和助农增收奔走出力。
盘活红色资源
强村公司年均营收百万元

  2021年7月正式进驻义合镇后,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工作队很快了解到,义合镇各村产业发展基础都比较薄弱,不少村年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为促进村集体增收,工作队根据镇村实际,规划了未来三年的帮扶项目。
  下屯村属于原省定贫困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的故乡。脱贫攻坚时期,下屯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居风貌焕然一新。借助原有的阮啸仙故居等红色文旅资源,下屯村成为“网红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2021年,为破解集体和农户增收难题,驻下屯村第一书记顾小岳协调推动下屯村成立村级“富镇强村公司”——“啸仙故里文旅公司”(以下简称“啸仙公司”),通过项目化经营方式开发利用村内文旅资源。啸仙公司开拓了电瓶车租赁、景点讲解、停车位管理等业务,聘有固定员工8人,临时工约30人。
  2023年7月,工作队还协助引进一家运营企业投资建设下屯村红色文旅研学基地,啸仙公司与该企业合作开展研学等服务。顾小岳介绍,除去啸仙公司的收入,村集体可从该项目获得至少20万元的稳定收入。“2023年,下屯村集体收入已达80多万元,村集体下属文旅公司3年来总营收超过300万元。”
  工作队还启动了投资1000万元的啸仙故里党群教育服务中心和投资2000万元的啸仙故里审计博物馆等文旅配套项目。“博物馆已经封顶并将于今年9月份完工交付,党群教育服务中心再过一个月就能交付使用,在下屯村拍摄的河源市第一部红色电影《阮啸仙》也将于近期上映,相信今年义合镇的游客数量可以突破30万人次!”细数着工作队开展的一项项工作,陈伟和队员们除了不舍,对义合镇的发展还满怀信心与期待。
脱贫户做艾粄
春节每天利润达500元

  “镇里村里居然出现堵车,不可思议!”2022年春节,一名村民的感慨让工作队员陈立为印象深刻。他介绍,2021年冬,工作队引入省农科院花卉所专业团队,在下屯村盘活30亩撂荒地打造花海景点。次年春节,连片数十亩波斯菊盛放,下屯村一时成为当地旅游“顶流”,吸引了大量游客,“阿芳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途径。”
  陈立为口中的阿芳是下屯村的脱贫户,过去由于需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阿芳家只能依靠残疾的丈夫在外打零工谋生。2021年,为增强有劳力脱贫户的造血能力,工作队筹资8万元,定制了10个用于景区摆卖的小木屋赠送给脱贫户和村民,阿芳家也分得一个。每到节假日村里游客增多,她便会把自己做的艾粄等客家特色美食摆在小木屋前售卖。
  “春节期间每天的利润能够达到500元!”阿芳介绍,2022年春节,村里火爆的客流量为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她也收获了一批忠实客户,时常网上联系订货。后来,她向邻居借了1.5万元,在村里办起了一家“芳芳甜品店”,并在工作队的指导下顺利办下营业执照。“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月纯利润有2000多元。”阿芳表示,如今她家已经退出政府低保,孩子上学的伙食有了保障,丈夫务工压力也小了。“过两年老大和老二也毕业了,他们有工作,家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文旅兴旺,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工作队还依托帮扶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的人才资源,建设了义合镇人才驿站,通过驿站积极吸引大学毕业生、乡贤等返乡投资创业。
种植高新良种
村集体收入突破36万元

  “中洞久社河碧道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省级移民示范项目中洞美丽家园、党建共建百亩示范基地、粮食加工厂等项目都已顺利完工……”梁玉枚是驻中洞村第一书记,他细数了一遍三年前工作队为中洞村规划的发展项目,笑道:“全都已经落地了!”
  曾经的中洞村,产业少,集体收入薄弱。“村里耕地半数撂荒,村集体收入也只有2.6万元。”2021年7月刚到中洞,梁玉枚就感到责任沉重、任务艰巨。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实干把问题一一破解。投入50万元平整撂荒地,完善水利设施,筹资建设武神大桥连通机耕路,还通过华南农业大学帮扶团队引入“华糯1号”冬小麦进行种植。2022年小麦试种成功后,村里顺利引入一家农业企业,该企业以30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600亩耕地。但仅一年后,企业就因经营效益不佳退场。“第一年对企业免租,相当于一分钱没挣。”梁玉枚笑道。工作队只能继续出招。
  传统农业效益低、风险高,于是,在工作队引导下,2023年村里划出约100亩耕地探索党建示范田,种植“航天稻”、血糯米、冬小麦等优质品种,借助托管技术服务开展种植,并通过消费帮扶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还筹集资金60万元建设水稻加工厂,采购烘干设备,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并引入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承包运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这片示范田和水稻加工厂项目,2023年中洞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多万元,突破36万元。”梁玉枚自豪地说道,“三年来,我们为中洞村筹措并推动基础设施民生类项目10多个,筹集帮扶资金超2208万元,中洞村也由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变成‘先进村’。”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义合镇农业产业链短板不断补齐,除了中洞村的稻米加工厂,义合镇还新建了水稻育秧中心、农产品烘干厂和灵芝产业示范基地等全链条农业生产补短板项目,有力推动农业托管示范镇建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