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突破供苗瓶颈 助罗虾养户增产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7月25日
版次:
10
珠海市省级斗门罗氏沼虾良种场内景。
■ 带头人档案
姓名:朱建洪
地区:珠海斗门
从业年限:40年
主要事迹:突破罗氏沼虾种苗孵化瓶颈,推广“茜草养殖”等养殖新模式
“种茜草养殖罗氏沼虾可以说是一种极为优良的养殖模式。”原珠海市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珠海市省级斗门罗氏沼虾良种场负责人朱建洪说。
朱建洪是珠海市罗氏沼虾繁育和养殖创始人之一,40年来一直专注从事水产养殖研发与技术推广工作。在其不断努力下,斗门区也发展成为广东罗氏沼虾养殖和苗种繁育的重要基地,带动不少虾农养殖致富。2020年,他申报《种托茜养殖罗氏沼虾的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帮扶珠海市斗门区莲州镇西滘村罗氏沼虾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
育苗量激增至4亿尾
谈及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业,广东地区无疑正在高速发展的前沿,尤其是以珠海为首的珠三角区域,凭借其卓越的养殖效益与创新模式,全力冲刺行业之巅。
朱建洪介绍,斗门水产推广站1985年率先从广西南宁引入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当时,专门培育罗氏沼虾虾苗的场所稀缺,供不应求,获取虾苗实为不易。”朱建洪回忆道,他原计划获取5万尾虾苗,最终却仅得3万尾,足见当时资源的紧张。
在朱建洪等人努力下,推广站次年即实现种苗孵化的突破。后来,朱建洪投资建设了三个罗氏沼虾虾苗生产车间,专注于虾苗繁育,逐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壮大:1993年育苗量高达2.8亿尾,1994年育苗量激增至4亿尾。与此同时,随着罗氏沼虾养殖热潮的兴起,斗门区养殖面积飙升至约23000亩,一跃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
“至2000年,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迅速扩张至约60000亩。”朱建洪表示,然而,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在随后遭遇了转折点,“2000年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兴起对产业造成冲击,约90%的罗氏沼虾养殖户选择转养。”
近年来,罗氏沼虾市场需求再度回暖,越来越多养殖户重新投资罗氏沼虾养殖,并积极探索鱼虾混养、茜草养殖等新模式。
在朱建洪看来,这一转变背后,是消费者与市场对高品质食材需求的双重驱动,“消费者层面,部分食客对罗氏沼虾的鲜美口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优于白对虾;而在养殖端,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的病害挑战,罗氏沼虾养殖成为了更为可靠的选择。”
年利润最高7万元/亩
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模式持续迭代升级,其中茜草养殖模式尤为引人注目。
“该模式最早出现在珠三角,初期仅是通过在虾塘边开挖沟渠为罗氏沼虾提供蜕壳时的庇护所,随后逐步探索并实践茜草的种植。”朱建洪解释道,随着养殖实践的深入,茜草养殖模式逐渐成熟,罗氏沼虾的投苗密度与茜草的种植密度同步增长,形成了相辅相成的高效生态系统。
在朱建洪等人努力下,“种茜草+投饵机”、分阶段养殖等极具创新性的养殖模式在斗门得到了充分推广。凭借先进模式,当地养殖户产量节节攀升,养殖周期从原先的一造养殖成功转型为两造养殖,亩产由300-500斤提升到800-1300斤。“年亩利润一般有1万-2万元,最高可达7万元。”朱建洪高兴地说,如今,罗氏沼虾已成为珠海养殖业的“金名片”。
随着养殖产量的激增,罗氏沼虾的市场价格也经历了动态调整。朱建洪分析,2023年整体水产品市场表现平平,但罗氏沼虾依然展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往年5-6月价格相比,2024年罗氏沼虾价格有所回落,这主要归因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朱建洪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食材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养殖技术的持续创新,罗氏沼虾产业有望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杨影 莫景文
丨相关新闻丨
罗氏沼虾品牌论坛
27日举行
在全国水产品市场普遍波动之际,罗氏沼虾以其稳定的市场价格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养殖领域极具潜力的水产品种,特别是广东、江苏等地的罗氏沼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为推动中国罗氏沼虾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7月27日,首届中国罗氏沼虾高端品牌论坛暨养殖模式创新研讨会在广东江门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深入剖析罗氏沼虾养殖的最新创新模式,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进一步讨论产业联动策略,以期革新传统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全面升级,推动罗氏沼虾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杨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热带养鳄周期短 海南“鳄鱼小镇”产值超3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热带养鳄周期短 海南“鳄鱼小镇”产值超3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