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集团猪企加速布局,规模化养殖率达62%
四川存栏万头母猪企业超14家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版次:
07
四川生猪出栏量久居全国首位。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萧佳
自古以来,四川就被誉为我国的大粮仓,生猪出栏量久居全国首位。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生猪出栏6662.7万头,约占全国的9.2%。
非瘟疫情后,四川养猪业加快了规模化进程,目前60%以上的出栏量来自规模以上猪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存栏万头母猪企业超14家,既有本土的新希望、德康、巨星、铁骑力士等,还有外来的牧原、正大、大北农等。
随着集团企业的不断扩张和中小猪场的整合,四川养猪业的产能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工作规划提出,到2027年,生猪优质产能将达到7000万头左右,出栏数量60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460万吨左右,猪肉自给率达到100%,规模养殖比重将达到70%以上。
上半年生猪出栏3049万头
据悉,2023年四川省生猪出栏6662.7万头,比上年增长1.7%,出栏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末,能繁母猪存栏369万头。2024年上半年四川生猪出栏3049.9万头,上半年末四川生猪存栏3776.2万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非瘟前,四川拥有430万头能繁母猪,同期出栏最高为6638万头,对比2023年,母猪生产效率从15.4增长到18.1,提升了17.5%,反映出四川养猪规模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四川的生猪产能主要集中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及周边地区。南充市、宜宾市、凉山州、达州市、成都市、泸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广安市和遂宁市是四川生猪出栏大市,2023年生猪出栏量均在350万头以上,10地出栏总和为4502万头,占全省出栏量的67%。
为确保全省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今年四川省财政将拿出7000余万元,对去年超额完成生猪出栏任务的市(州)予以奖励。以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提振养殖户信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利好行情带动下,四川生猪养殖业发展势头较好。记者采访获悉,四川当前实际母猪存栏量预计达300万头-330万头。
巨头多种模式联合发展
非瘟之后,四川养猪业加快了规模化进程。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已经达到62%。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养猪业从散养户占据绝多大数的格局,转变为集团猪企引领、中小规模猪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据了解,四川省内目前存栏万头母猪规模以上的企业超14家:10万头母猪规模以上的企业有新希望、德康、巨星、正大;3万-10万头母猪规模左右的企业有铁骑力士、宇和泽、温氏;1万-3万头母猪规模的猪企有牧原、兴新鑫、五仓农牧、万家好、驰阳、丽天、融通等。
近几年,四川各大头部养猪企业以“公司+农户”与自繁自养发展模式双措并举,同时加大合作农户的开发。尤其以新希望、德康、温氏、巨星、铁骑力士为代表的集团猪企,主要以“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在四川发展布局。
当地在政策层面也鼓励中小规模猪场的发展,推广“公司+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例如,德康农牧的“2号家庭农场”模式在四川广泛布局,计划在宜宾地区打造400个养殖单元,每个单元年出栏育肥猪可达2500头。
精品家庭农场逐步减少
集团猪企正扩大规模,个别规模化种猪企业也在适当增加存栏或改建猪场,而部分中小猪场则与大公司合作代养,闲置猪场被进一步盘活。这就是当前四川养殖业的现状。
“四川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存栏2000-5000头的代养场起来了。”一动保经销商老板赵贺(化名)表示,如今养殖老板的生物安全理念、管理理念均有大幅提升,养殖设备提档升级,智能化应用接受度也有所提高。
对于未来四川养殖业的发展,丽天牧业副总经理郑诚认为,上下游资源整合会更加明显,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比如一些扩繁场(公司)从原种场引种,然后卖自己品牌的二元种猪。”
“精品的家庭农场越来越少了,以后1000头母猪的猪场,估计跟大企业合作才有前途。”一种猪企业高管彭军(化名)也表示,未来随着集团猪企的不断投建扩张以及中小猪场的兼并整合,四川养猪产能的聚集度将会更高。
上一篇:
下一篇:
益生股份上半年 净利同比跌67%
上一篇:
下一篇:
益生股份上半年 净利同比跌6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