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基因检测技术提升种牛选育速度
陕西1.5亿元资金进入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10日
版次:
07
“创新联合体”是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各地都在进行“创新联合体”的申报创建,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
在陕西杨凌一家畜牧企业的育种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洪宝团队正和企业,联合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王洪宝介绍,团队用安格斯牛的冻精和秦川牛杂交,获得F1代就是安秦杂交牛,也是秦宝牛育种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它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肉质细嫩这些优点,而且要抗病。中等饲养条件下,就能够达到日增重一公斤、屠宰率达到60%、净肉率达到50%的水平,秦川牛功不可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昝林森说。
繁育种牛,不仅要大量资金支持,且耗时耗力。王洪宝表示,目前国内培育出一个品种,大概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整个研发周期,成本投入可能高达数亿元。
育种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同样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科研方面的支持,王洪宝团队联合林森团队进行攻关。2022年6月,杨凌畜牧产业创新中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家单位共同组建陕西省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可以让每一代种牛繁育的时间至少节省两年。
在现代养牛业中,饲料成本占据了养殖支出的70%左右。为了有效控制饲料成本,养牛场需要精心制定饲料配方,平衡营养需求与成本控制。
通过王洪宝团队所使用的这套系统,牛进入采食槽的时候,感应器会读取黄色耳标里牛的信息:什么时候进来的、吃了多少、什么时候退出等。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能识别挑选出那些采食量少但生长速度快的牛,并对这些牛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便于培育出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质肉牛。
通过校企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基础科研与企业的产业优势深度融合。“自从成立陕西省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之后,我们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金额超过1.5亿元,据统计,80%以上的资金进入了高校和科研院所,20%的资金进入了企业当中。”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薛海兵说。
□央视财经
上一篇:
正虹科技“无猪可卖” 资产抛售难解财务压力
下一篇:
今年来台山家禽 产值增长近两成
上一篇:
正虹科技“无猪可卖” 资产抛售难解财务压力
下一篇:
今年来台山家禽 产值增长近两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