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省水稻生产合理密植增产技术指导意见出炉
提倡集中育秧 重点培育壮苗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10日
版次:
09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海芳
水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23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3344.25万亩,粮食产量1285.1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1096.89万吨。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良种良法的应用推广,自2021年以来,广东早稻单产基本稳定在400公斤/亩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东水稻单产水平,解决当前广泛存在的插植密度不足、有效穗数偏少的问题,8月6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省水稻生产合理密植增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要优化品种搭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例如,粤北稻作区需特别关注寒露风危害,选用中熟或中早熟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中北稻作区宜选用抗病力强、米质好、熟期适中、丰产的品种;中南稻作区宜选用优质、生育期较长、抗病和抗倒能力较强的品种或组合;西南稻作区早季宜选用高产、抗病、抗倒能力强、优质的迟熟品种,晚季则可选用早、中、迟熟的品种或组合进行熟期合理搭配。
指导意见提倡集中育秧,重点培育壮苗。通过齐芽播种、精选秧地、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秧苗健壮、根系发达,为高产打下基础。其中特别提到,集中育秧要使用专用育秧基质,选用适用设施设备进行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在施肥用药方面,指导意见强调,主要施“断奶”肥和“送嫁”肥。在一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在移栽前3-5天视秧苗长势施用“送嫁”肥。此外,移栽前2-3天施用“送嫁药”,使秧苗带药下田,可减少大田前期病虫害。
指导意见指出,水稻种植密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光热资源、地力条件、栽培管理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如多穗型、耐肥抗倒、分蘖力弱、株型紧凑的品种适当密些,反之适宜稀;瘦田可适当密,肥田可适当稀。为实现合理密植,指导意见根据机插秧、抛秧、直播、手插秧等情况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插植规格建议。
同时,指导意见提出,根据稻田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营养均衡。各个时期施氮量占全期总氮量的比例为:早稻前期(包括基肥和蘖肥)为80%,中期占20%,后期为0。晚稻前期为70%,中期占20%,后期为10%。磷肥全部作基肥,前期、中后期施钾量各占全期施钾总量的50%。水分管理方面,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分需求,做好用水规划,预备好水源和排灌设施设备。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监测调查,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科学预防和适时应急防治,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实现控害保产、减损保穗和减药增效。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一喷多促保丰收的措施,即在晚稻抽穗扬花结束后,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灌浆鼓粒,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
上一篇:
下一篇:
始兴猕猴桃 开启采摘季
上一篇:
下一篇:
始兴猕猴桃 开启采摘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