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集装箱养鱼年亩产12000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22日版次:10

  观星农业研发的集装箱式推水养殖场。

■ “鱼王”档案
  姓名:尹立鹏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
  养殖种类:彩虹鲷、草鱼、鲈鱼等8个品种
  养殖面积:1000亩
  关键技术:陆基集装箱式推水技术绿色养殖,平均年亩产达12000斤。
  上一秒还是整齐排列的集装箱,下一秒就是上千条鱼如喷泉般涌出,短短十几秒就装满移动式收鱼托盘,一个集装箱可出鱼约2000斤。这是记者近日在广东肇庆鼎湖区观星农业集装箱养鱼基地看到的画面。
  据悉,观星农业自2012年起研发陆基集装箱式推水养殖技术,成为全国首家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的企业,并荣获多项科技奖项。目前,该基地已成功投产600个箱子,全年产量可达600多万斤,平均亩产12000斤,未来计划扩展至1000个箱子。
养殖成功率超95%
  在观星农业1000亩养殖基地内,不见传统泥泞的鱼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集装箱。
  “这里的鱼住上了‘三房一厅’,和尾水分隔开来,能够防止粪污残渣影响鱼的生长状态。”观星农业总经理尹立鹏介绍,养鱼先养水,水质是第一位的,基地选用西江的优质水源,确保了养殖水环境的清洁无污染,养殖成功率超过95%。
  经过全新设计的集装箱,内外部装有先进的循环水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溶解氧、pH值和盐度等关键条件,确保鱼类在最佳环境中生长,且任意时间段都可出鱼。由于设施化程度较高,基地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因此算上设备折旧、用电、人工等成本后,养鱼成本比传统农业略贵0.8元/斤,但鱼的品质却高出不少。
  “我们都讲提质增效,实际上它是一种从传统的粗放模式到可控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尹立鹏透露,其超前性不仅体现在高度设施化,更对绿色循环经济有着深刻理解和实践。
  基地通过四级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换水更加高效,节约大量水资源的同时,实现污水零排放。综合现有的尾水处理设施和消纳能力,观星农业基地平均每亩放置3个箱体,鱼的产出密度约为2000斤/箱。尹立鹏算了一笔账,一个箱子的容积大概25立方水体,每年养2-3批,每亩年产量可达12000斤,是传统养殖的3-5倍。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更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隔离了台风、暴雨和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了养殖过程的稳定性。“借助太阳能渔光互补技术,同时实现能源集约化利用与养殖水体温度调控,是清洁能源与设施化农业提质增效理念的完美结合。”
打造“刺身级”产品
  “我们做这个模式的初衷,是还老百姓一条干净的鱼,”尹立鹏表示,保障食品安全是农业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养殖过程中,基地严格遵循新“三品一标”的原则,即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投入品至关重要。安琪福邦推出的系列产品获得尹立鹏认可。“新常利生可以养护肠道,达到诱食效果,加快鱼虾吃料速度;益水悠爽以酵母代谢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及钙镁为主,肥水效果佳;酵水爽含丰富的高活性菌种,能有效分解水体有机物,堪称稳水法宝。”
  从水源到投饲,再到养殖环境等环环相扣,多角度、全方位保证优质鱼产出,让观星农业打造出“刺身级”健康鱼品。
  “我们基地实施‘4个零’出场标准:零土腥味、零肝吸虫、零重金属、零药残。草鱼可以做鱼生,彩虹鲷可以做刺身,鱼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尹立鹏介绍,目前,基地涵盖了彩虹鲷、草鱼、鲈鱼、生鱼、鲫鱼、鲤鱼、宝石鲈、牛蛙8个主要品种,平均价格在20元/斤左右,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其中,超六成以上通过活鲜配送,可直达商超,形成闭环链路,保证了鱼品的新鲜度。
□常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