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种业、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青贮玉米种子市值或超百亿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9月03日
版次:
07
青贮谷子收割。
9月1日,2024中国种子大会张家口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大会在青贮展示作物类型、参会企业类型、专家报告规格、参会人员规模等多维度实现突破。全国青贮玉米产业界的院士、专家,以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单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
种业创新体系正加速构建
青贮玉米因其产量高、营养丰富,是重要饲料来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一亩青贮玉米能发挥1.3亩籽粒玉米效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介绍,一亩优质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量相当于100亩草场产量。
“我们青贮种业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落到实处。”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优化粮经饲结构,扩大青贮玉米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青贮玉米产业也面临着品种、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部分青贮玉米品种“高产”不优质、倒伏风险大,适合于不同要求的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不足,青贮玉米种植和加工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张延秋表示,下一步,青贮玉米种业科研单位、企业要通过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加强培育产量高、品质优、抗逆行强绿色新品种,加强技术普及与培训,建立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产销对接,提升加工水平,为推动青贮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发展青贮玉米,既要在各个关键点精准发力,又要用系统观念融通各行业、各产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建议,要锚定青贮玉米畜牧品种需求,创新技术链,改造产业链,重塑服务链;要完善全程最优解方案,要紧扣节本、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建立从品种端、种植端、青贮端和饲喂端的全程优解方案;要构建协调发展新机制,以产业链各方共廳的价格体系为抓手,推动青贮玉米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青贮玉米未来必将超过1亿亩。种子市值将超过100亿元。”
“我们采取一年两季、两地轮作的方式,冬季在气候温暖的海南加代育种,夏季回到气候凉爽的张家口。”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王瑞兵介绍,这样的南繁北育体系,可以让新品种研发效率加倍。
当前,围绕产业核心需求,青贮玉米种业创新体系正加速构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利喜表示,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聚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因编辑与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力求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同时,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此外,构建区域性青贮玉米产业联盟,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与市场共拓,增强青贮玉米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种植需求至少超1亿亩
时下正值青贮饲料储备的黄金期和关键期。连日来,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开镰。
“在张家口等地区,青贮玉米的田头收购价格约430元/吨,与籽粒玉米的收购价格相当,但以青贮形式收割可省去后期晾晒、脱粒等环节,亩产值约1700元。”河北巡天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英涛介绍,青贮玉米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饲草原料,近年来颇受农户青睐。
“我种的都是粮饲兼用型玉米,这种玉米既可作为籽粒玉米收获,也可全株用作青贮饲料。这些年行情好,基地里的玉米基本全部用作青贮饲料。”河北省张家口市种植大户杨重庆介绍。
“我们合作社今年共种植的800亩饲草玉米已经进入采收期。目前出动了收割机2台,运输车辆2辆,每天收割青贮玉米150亩左右。预计一周内完成收割,预计收贮量达2400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2万元。”辽宁省瓦房店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虎虎说。
青贮玉米是指全株均可利用的一种玉米品种,一般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时收获全株,可以直接饲喂,或者制成青贮饲料。随着“粮改饲”等政策推进,以及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版图扩张,自从2016年的100万公顷种植面积增长至300万公顷以上,种植区域覆盖内蒙古、甘肃、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区。
当下,随着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肉蛋奶的消费量较以往成倍增加,人们对牛羊畜产品需求日增。青贮玉米作为单位面积最高产、最高效的农作物,也是最优质的青贮饲料来源。
但我国牛羊牧草缺口严重,常年需要通过进口补充。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牧草约170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牧草进口国。此前,北京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宁表示,我国青贮玉米面积至少有1亿亩以上的刚性需求。
客观公平的定价体系待建立
我国最早关于玉米青贮饲料实验的研究报道,是1944年发表于《西北农林》的“玉米窖贮藏青贮料调制实验”。197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墨白1号综合种,开始青贮玉米研究。1985年,京多1号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我国首次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诞生。
自2015年以来,从“粮经饲统筹”政策的提出到首个饲草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青贮玉米一直处在一个重要位置。作为“粮改饲”工作的重点,发展整株青贮玉米生产被多次提及。2016年之后,青贮玉米审定品种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于2019年到达峰值50个。近些年,由于品种审定愈发严格,审定数量虽有所下降,但过审品种更加优良。
“过去人们认为玉米是主粮,现在人们对青贮玉米的认知发生转变,青贮玉米的品种、种植技术也都已跟上,加之政策支持,近年来青贮产业快速发展。”邓光联说。
由于青贮玉米可种植的区域辽阔,不同地区主推品种差异较大。对此,成广雷建议,“需要加大对优质青贮玉米育种创新的支持力度,以终为始、种养结合,把握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方向,进一步选育高产与优质兼顾的优良青贮玉米新品种。”
通过提升种养双方的收益,建立稳定的草源饲料供应,是青贮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成广雷建议,要扩大自种自收以及与直接种植者的订单合作收贮模式的比例,以这两种模式为主,与中间商订购模式为辅。此外,还需建立客观公平、产业链共赢的青贮玉米定价体系。
如何降低我国对草种进口依存度?中国科学院曹晓风院士表示,要研发生态-生产双赢、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更多抗逆、高产、优质的青贮作物品种,提升边际土地地力,提供更多优质蛋白饲草。
□陈迎 徐建杭
上一篇:
下一篇:
4种农药 禁止销售和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4种农药 禁止销售和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