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佛山水稻机耕机收率接近100%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9月19日
版次:
08
6.6米双折叠机型耕水田打浆机。
无人收割机纵横驰骋,无人机低空播种施肥,既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需要农机驾驶员……科技赋能下,各种超乎想象的场景正在佛山的大地里不断涌现。近年来,佛山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2023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92.39%,机耕机收率接近100%。
种田从“看天”变成“看屏”
过去,水稻的“耕、种、收”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一场体力活,而如今,这些工作仅需要划划手指、点点操作面板就能完成。一家位于顺德的科技企业正是这一场景的缔造者之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作业系统,能精准高效地实现农机无人驾驶作业。
依托北斗技术的支撑,农民无需下田犁地插秧,在阴凉的地方或者家里,拿着手机、平板就能轻松完成农机作业,并且能够随时掌握作业速度、深度、进度、面积等现场的工况参数。
“虽然无人驾驶农机尚未在水稻耕种收上实现完全的无人化与自动化,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力成本降低了,同时作业效率提高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自动驾驶作业系统的支撑下,无人驾驶农机按照既定路线笔直前行,转弯、掉头更是游刃有余,作业效率高于普通机手,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机器因无法感知疲倦,能够不分白天黑夜地持续工作。
无人机作业成本逐渐走低
起飞、喷洒、落地……在南海丹灶的良登村内的“良银心”垦造水田一期上,无人机搭载满满一箱氢水,飞到空中一定高度后分片为水稻田加氢。类似这样的场景在佛山并不罕见,尤其在春、秋耕时期,无人机在水稻种植广泛投入使用,让本地的农户不用来回走好几里地,也能轻松完成打药、施肥等一系列作业。
当前,佛山正处于水稻生长发育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借助智能化导航和摄影技术,农户只需在手机上对无人机进行参数设置,就可以对水稻进行精确施肥,并对其生长过程中遭遇的病虫害进行精准定位、精准打击。
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施肥模式,无人机占据速度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作业等优势。黎颖钧是一位在佛山工作的95后“新农人”,她介绍道,仅需3.5个小时,无人机就可以对200亩的田地播撒将近2吨的肥料。
随着无人机在佛山的规模化生产,农民利用无人机作业的成本也逐渐走低。比如普通的稻田飞防打药在高明区只需要12元/亩/次,远低于人工价格。
“佛山造”农机不输洋品牌
旋耕机、拖拉机、喷药车、喷药无人机……这些“种田神器”均出自佛山当地农机改造达人——梁庆斌之手。
早年,梁庆斌以机电工程研发为业,积累了十余年的机械设计工作经验,他对各类农机的构造都熟练于心,也因此成为一线“土专家”。因为念家,梁庆斌决定回家专职种田,期间,梁庆斌对国内外多种农机具进行对比、改装。同时,他还和北方农机厂家合作,代工零部件生产出高效适合南方使用的农业机械。
今年8月,梁庆斌及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农机样机——自研120马力自走式履带水田打浆机,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该农机在水田的作业效率较传统机器提高了八到十倍,每小时作业量可达到40亩。梁庆斌自豪地说,经过本土化改造后,“佛山造”的国产农机表现良好,一点不输给日本和欧美,并且在佛山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优惠下,当地农民可以花更少的钱、提升更多的粮产。
□佛山新闻网
上一篇:
乡土专家组成“典型村服务小分队”
下一篇:
全球野生稻联盟 宣言发布
上一篇:
乡土专家组成“典型村服务小分队”
下一篇:
全球野生稻联盟 宣言发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