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氟苯尼考超级工厂如何领先全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9月26日版次:07

  康牧动保拥有4个制药产业基地。

  ■ 裘李忠   浙江康牧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宗林

  随着动保行业竞争加剧,“危”与“机”并存,动保企业如何在保证生存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近期,南方农村报记者来到浙江康牧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牧动保”),与公司销售总监裘李忠一起走进全球知名的氟苯尼考超级工厂,探寻产业内卷下,化药企业的破局之道。
氟苯尼考产能可达4500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康牧动保旗下已拥有浙江康牧药业、浙江德博生物、浙江知行药业、山东微研生物、上海微牧生物五家全资子公司,在山东、浙江和上海布局4个制药产业基地。
  作为公司的明星产品,氟苯尼考原料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知行药业作为其子公司,更是建设了产能全球领先的氟苯尼考超级生产线,具备2.6万吨兽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能力,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庞大需求。
  “我们率先提出‘只执行一个标准’。”裘李忠强调,氟苯尼考原料产品品质与档次纷繁复杂,即便是同一厂商出品,品控水平也往往参差不齐。康牧产品能够从过去无人知晓,到如今获得国内集团猪企的普遍认可,品质是赢得口碑的关键。
  裘李忠透露,目前康牧动保原料药氟苯尼考产能可以达到4500吨。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与挑战,公司积极拓展产品链条,开发出多种剂型和规格的氟苯尼考制剂药。
  同时,依托生物合成技术研发平台,公司在生物发酵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实现了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斑蝥黄的产业化生产。此外,公司还在持续研发新型生物发酵原料药。
率先布局合成生物技术
  裘李忠观察,对于多数化药企业而言,化学合成的工艺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想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提质降本可谓难上加难,只有通过颠覆上游的合成工艺,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合成生物学将是化药生产的未来。”
  据悉,早在十年前,康牧动保就已布局合成生物技术。氟苯尼考率先对接合成生物法生产中间体,替米考星生产成本也在持续下降。基于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已建立起集菌种设计优化、发酵与提取,产品应用与一体的技术平台。
  在裘李忠的洞察中,未来化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制造工艺的革新与优化。行业竞争加剧,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为化药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他强调:“以虾青素为例,这一物质在人类应用领域被视为奢侈品,但通过我们掌握的合成生物技术,我们正努力使其应用于经济动物养殖中,从而将原本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可能。”
为养殖企业提供专业支持
  当前,化药生产供过于求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生存,不乏有企业通过“降本降质”抢占市场份额。乱战之下,裘李忠认为,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应当摆正姿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行业赋能。
  “传统的动保企业,其服务模式多聚焦于养殖技术指导,但面对养殖业日益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裘李忠认为,“如今,大型集团猪企在养殖技术上的实力已远超许多上游供应商。若上游企业仍固步自封于旧有的服务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可能错失转型升级的良机。”
  针对养殖企业普遍存在的“唯价格论”现象,在裘李忠看来,其实是养殖企业在复杂的采购过程中,由于每种化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关键参数各不相同,缺乏全面评估这些因素的能力。因此,价格成为了他们选择产品时最为直观也最易比较的标准。
  正是洞察到这一痛点,康牧动保将主要服务定位于为养殖企业提供专业支持。通过帮助客户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化药评估体系,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标准化的数据分析,使客户能够在同等价格条件下,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优质供应商与产品。
  观察化药产业未来,裘李忠认为,国潮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唯有那些能够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价值的企业,才能在这场乱战中站稳脚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