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谣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7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记者从中央网信办获悉,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翻炒旧闻等方式,编造公共政策、社会民生、突发案事件等领域的谣言,严重误导网民认知,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账号8583个。(10月13日新华社)
  @许贵元:整治虚假网络平台,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中央确实下定了决心,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对肆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平台,就该“露头就打”,让其无处遁形。任何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都休想抱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只有改邪归正,诚信守法经营才是正途。
  对各级网信部门和网络监管单位来说,要坚持整治常态化,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网信办下发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和13条具体措施,从源头上,对网络平台进行“拉网式”大排查,通过主体认证、信息真实、获利管理、违规处置等多方面排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协调纪委、监察委、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赵志疆:通过曝光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起码可以达到三种效果:首先,提醒广大网民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被网络谣言所蒙蔽。其次,严厉打击造谣者,是对网络谣言的有力震慑。除此之外,通过曝光典型案例,督促网络平台把好关、守住门,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
  网络谣言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总有人或为名、或为利,抱着侥幸心理故作惊人之语。铲除网络谣言,需要发现一个罚一个,同时需要曝光一个警示一批。对此,不仅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内容审核,斩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链条,清除其滋生土壤。“人人喊打”更要“露头就打”,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李洁琼: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网民要想拨开迷雾看到真相,还真是不容易。比如,脑补细节,一些自媒体以热点新闻事实为主干,杜撰各种细节进行渲染,一些刑事案件,警方刚接到报案,自媒体已经详细“破案”了;再比如,评论带节奏,一些自媒体“带怒党”紧跟热点,故意歪曲事实,抓住一些细节大做文章,听起来“正义感”十足,实际上不过是制造噱头,将读者带偏……
  自媒体乱象层出不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造谣的成本太低,维权的成本太高。法律要让造谣者心生忌惮,才能打击网上虚假信息,遏制恶意炒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