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上海成功人工孵化 中华鲟5000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7日版次:10
  10月1日22时左右,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在崇明基地成功孵出第一尾人工繁殖成功的中华鲟。随后几天,总计近5000尾中华鲟仔鱼陆续成功孵出,第一批中华鲟宝宝被取名为“国庆宝宝”。这是上海首次成功实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的人工繁殖。
  中华鲟在地球上已存活约1.4亿年,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2021年,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正式启动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攻关,并于2023年底组建“国宝中华鲟人工繁殖攻关团队”,制定攻坚目标,开展科技攻关。期间,科研人员遭遇数次因亲鱼体质不达标而造成的人工繁殖失败。
  2024年9月中旬,试验迎来重要节点——亲鱼体检,科研人员通过生长检查、B超检查、血液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经过连续十几天的检查,首轮共完成100多尾中华鲟的体检,又筛选出可用于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亲鱼13尾,其中雄鱼8尾,雌鱼5尾。
  9月24日,时机成熟,攻关团队最终分别选取4尾身强体壮、精力旺盛的成年雄性中华鲟,和身体健康、体态丰满的4尾雌性中华鲟进行试验。为提高成功率,此次试验分两批次进行。期间,攻关团队还克服了雌鱼催产困难、卵子发育进展过快等难关,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10月1日22时,在经历100多个小时孵化后,第一尾中华鲟仔鱼顺利破膜孵出,标志着国宝中华鲟在上海人工繁殖取得成功。截至发稿时,该幼苗身长已达18毫米,同批诞生的近5000尾中华鲟宝宝均健康成长。
  “我们用了20年时间,终于亲手人工繁殖出了上海的中华鲟!”中心副主任郑跃平博士激动地说,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也正是科研人员践行长江大保护的鲜活成果。
□张海峰 马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