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防控柑橘黄龙病 控制木虱是关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5日
版次:
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钱普贵
日前,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的“广东柑橘(新会柑)产业技术提升培训暨全省柑橘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交流活动”在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举行。活动旨在学习新会柑产业发展经验,剖析广东柑橘产业发展痛点,探索适宜广东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三板斧”策略可防黄龙病
新会区陈皮行业专家、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潘华金介绍,新会通过提纯复壮良种、建立无病苗木繁育体系、科学种植管理、确立主导产品、打造公用品牌,培育业态和集群、推进三产融合等产业化手段推动新会柑产业转型升级,至2024年全区经溯源管理核定的新会柑种植面积已达14多万亩。
近年来,广东、广西乃至云南等地区的农户纷纷效仿种植新会柑的主要品种——茶枝柑。对此,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吴文指出,要根据气候条件适地适种,防止一哄而上。
新会柑产业在快速发展,但种植风险也随之而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业内熟知的黄龙病。作为毁灭性病害,黄龙病已在我国多地肆虐多年,对柑橘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晓玲就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控进行了深入分析。“初发病时,新梢变黄且无法正常转绿,叶片出现斑驳状黄化。随着病情发展,病叶变得更小、更短、更纤细,形成典型的二级症状。”邓晓玲指出,黄龙病还会导致果实出现“红鼻子果”现象,并在成熟前大量落果。
在防控策略上,邓晓玲强调:“控制木虱是关键,因为黄龙病主要通过木虱传播。”她建议果农采取“三板斧”策略:繁育无病苗木、防治柑橘木虱、及时砍除病树。同时,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也是有效防控黄龙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抗生素类产品在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邓晓玲表示,尽管通过注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黄龙病菌的生长,但这些产品并未获得生产应用许可,且长期使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她呼吁果农应谨慎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新会柑管理要抓好关键物候期
广东柑橘特派员服务团秘书、广州新农财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郑朝武谈到,柑橘的周年管理直接关系到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全年的管理需在施足有机肥料和做好冬季清园基础上抓好每个关键物候期的管理。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大区经理陈云波分享了“新会柑重点病害高效防控方案”。他提到,春季,新会柑易患褐斑病,3-4月尤为严重。针对褐斑病防控,建议病害防控同时加快春梢的转绿及老熟,并改善果园环境,提升植株抗病力。夏季,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溃疡病易发。针对溃疡病防控,建议在萌芽期喷洒预防性药剂;发生初期使用有内吸治疗效果的药剂;同时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
上一篇:
40多种辣椒 田间“打擂”
下一篇:
东莞麻涌蓝莓园实现全自动管理
上一篇:
40多种辣椒 田间“打擂”
下一篇:
东莞麻涌蓝莓园实现全自动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