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女官员双语卖大米带来的启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9日
版次:
02
近日,辽宁沈阳市于洪区账号“于洪文旅”发布的一段推介当地大米的视频走红。视频中,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彭勃用流畅的英语和地道的东北话,无缝衔接地介绍本地大米,引发关注。彭勃说,视频火了之后,这几天村里已经卖出了20多万斤大米。
彭勃站在金黄的稻田中,一头长发随风飘扬,西装革履的她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推介家乡的特产大米,宛如置身于欧洲庄园的贵族。然而,当一句地道的东北方言“赵熟(叔)”脱口而出时,观众仿佛被瞬间拉回到了熟悉的东北大地,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令人忍俊不禁,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段视频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彭勃和于洪区文旅局在创新推介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
首先,彭勃的“双语”推介模式无疑是一种创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文化传播和旅游推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彭勃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将大米推介与国际接轨,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农产品的魅力。而地道的东北方言,则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人们在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亲切。
其次,彭勃的推介方式充满了真诚和接地气。她没有选择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表演,而是以一种平和、自然的方式,与观众分享家乡的美食和故事。这种真诚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女官员的用心和热情,也让其所推介的大米更具吸引力和可信度。在这个充满套路和虚假宣传的时代,彭勃的真诚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清流。
然而,彭勃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据报道,彭勃在基层经过了多年的锤炼,才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此次推介大米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节气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以及对拍摄画面角度、解说台词脚本的精心打磨。这些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正是这位副局长能够成功出圈的关键所在。
彭勃的走红,也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在文旅推介中的新思考。在文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地方政府如何脱颖而出?是盲目跟风模仿,还是坚持自我特色?彭勃的案例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文旅推介中,创新不仅体现在推介方式和手段上,更体现在推介理念和思维上。地方政府应该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推介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比如,可以借鉴彭勃的“双语”推介模式,将传统文化与国际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也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旅市场进行精准分析和定位,提高推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注重挖掘和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应该深入挖掘和展示这些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和线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彭勃的“带货”视频走红,堪称地方政府在创新推介农产品的一次破冰之旅。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创新、挖掘特色、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期待更多像彭勃这样的官员涌现出来,为地方文旅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实习”
上一篇:
下一篇:
“实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