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新规剑指培训乱象 民办教育步入规范化新纪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版次:
02
11月11日下午,《广东省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该项新规如同一剂“强心针”,精准规范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为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未来的深切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的变革已成大势所趋。新修订的《设置标准》以鲜明的政策导向,将“双减”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条规定之中,清晰地划定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边界与规范要求,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举措,显然是对过往乱象的纠偏和对未来教育生态的深远布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设置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在校生的学科类民办教培机构。这一决定,彰显了广东省坚决落实“双减”政策的决心与魄力。学科类校外培训曾一度成为升学压力下的“救命稻草”,学生和家长们在集体焦虑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其中,导致课余时间被大量培训班填满,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渐行渐远。如今,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无疑是从源头上为这股过度培训之风踩下了刹车,为孩子们赢得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去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然而,教育的变革远不止于此。《设置标准》的增加培训机构分类、提出差异化标准等举措,更是体现了对教育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它鼓励教育创新,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教育等多个维度,打破了学科类培训的单一框架,为不同人群的教育诉求提供了精准回应。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让整个教育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安全,始终是教育的底线。在《设置标准》中,对培训机构的安全要求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消防安全到视频监控,从安全制度到应急预案,每一项规定都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这是对孩子们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广大家长焦虑心情的有效安抚。
完善准入门槛,是提升培训行业质量的关键一环。《设置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开办资金和注册资本要求,这一举措有助于筛选出有实力、有资质的机构,淘汰那些问题丛生的“黑机构”,从而净化整个培训市场。同时,新增的互联网线上培训规定,更是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为线上培训行为戴上了“紧箍咒”,保障了学习效果和网络信息安全。
当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设置标准》的有效施行,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协同推进。监管部门要当好政策的“守门人”,以执法利剑斩断违规行为的滋生土壤;培训机构要将《设置标准》视为行动指南,在管理模式上精耕细作,在教学质量上精益求精;家长们则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理性之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为孩子营造宽松、多元的成长环境。
(作者:闻夕,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生育友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生育友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