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潮汐涨落规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1月14日版次:11
  中国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形象地描述了潮汐的规律。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合力最大,会在海面上引起“大潮”。农历每月的初八和二十三,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方位成直角,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因部分相互抵消,所以合力较小,引起的潮汐也较小,称为“小潮”。
  清初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详细记录了广州的大小潮:“广州潮,以朔日长,至初四而消;以望日长,至十八而消;谓之水头。以初四消至十四,以十八消至廿九、三十,谓之水尾。春夏水头盛于昼,秋冬盛于夜。”
  关于珠江口潮汐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古番禺、南沙、海珠、增城等地的农民就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在海珠区、黄埔区流行的歌谣可为证:初一茶(早茶时段,指上午7—8点钟,开始水涨)。初二饭(吃早饭时段,指早上6点多,开始水涨)。初三、初四水大晏(下午,水位最高)。初九、十三牛归栏(牛回栏、农民工收工时,指下午6—7点,开始水涨)。初三、十八高低尽刮(涨潮上顶,水位最高)。廿六、廿七朝干甩(黎明,退尽潮)。
  在增城区新塘镇,亦有类似的民谚曰:初一水,初二大,初三、初四水浸街(涨潮)。初三、十八,高低圳括(涨潮)。水大夜生流(春夏日潮涨高,秋冬夜潮大涨)。正月晚黄,二月晚大。初八、二十四死水骨(指每月涨潮最低水位)。浸灶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诞,此日潮水最低)。初一、十五水大当朝饭(原农村上午9时左右食朝饭,此时正涨潮)。初二、十六,水大晏茶熟(上午11时,水涨平)。初八、二十三,水大煮晚饭。初九、二十四,水大鸡埋埘。初九蒙泷,初十见光(早潮)。
  人们掌握潮汐的规律后,巧妙地加以运用,将涨潮时的海水储存到水库内,在落潮时放出,利用高、低潮位的落差推动水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世界上最早的潮汐发电站于1912年在德国布斯姆建成。中国潮汐能资源发达,建成了很多潮汐电站,其中江厦潮汐电站最为著名,是中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
  历史上还有郑成功巧用潮汐的故事。17世纪,郑成功欲率水师横渡我国台湾海峡,攻打被荷兰侵略者占领的赤嵌城。通往赤嵌城的水道有大港水道和鹿耳门水道两条:大港水道港阔水深,利于航行,但沿岸有重兵把守;鹿耳门水道航道狭窄,水浅礁多,所以设防较为薄弱。郑成功巧妙利用潮汐规律,在鹿耳门水道涨潮变宽、变深时,率领军队顺流迅速通过,成功登陆赤嵌城。
□河浓

下一篇:潮州门匾 文化印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