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开放的是大门,贴近的是民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1月21日版次:02
  11月15日,“掌上六安”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则短视频介绍,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近日在网上“火了”,网友亲切地称: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的政府大院。
  根据视频介绍,舒城县政府大院,无门卡、不收费,随意进出,自由停车。这样的场景,在许多人眼中或许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政府大院往往是神秘而威严的,高高的门头和厚重的围墙,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将政府与民众分隔开来。然而,舒城县政府却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打破了这道鸿沟,让政府大院成为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场所。
  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的点赞如潮水般涌来,这不仅仅是对舒城县政府开放态度的认可,更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热切期盼。有评论说:“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句话,简单却深刻,它道出了民众对于政府最朴素的期待——政府,就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
  然而,赞誉之余,也有网友提出了疑问:大院好进,县长容易找吗?政府食堂、卫生间这些也开放吗?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琐碎,却触及了政府服务的核心——如何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对于这些问题,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万喜给出了坦诚而坚定的回答。他说,大院会继续开放,卫生间都是公共开放的,机关单位的卫生间也都如此。至于食堂,大家有选择,有不同的食堂制度。这样的回答,不仅消除了民众的疑虑,更彰显了政府开放包容的姿态。
  其实,舒城县政府大院的开放,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在中国历史上,“大院”往往是戒备有加的神秘之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大院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象征,而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如果政府大院依旧对群众大门紧闭、门禁严格,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政府大院“随便进”,从物理层面消除了政府机关和群众的阻隔,也是从心理层面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当政府大院的大门敞开时,民众不再感到畏惧和陌生,而是感到亲切和温暖。这种变化,体现在政府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当然,政府大院的开放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维护好内部的安全秩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舒城县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既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又不会影响到政府机关的正常运作。这需要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一条既符合民众期待又保障安全的合理路径。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这种服务意识,不只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开放上,更体现在政府工作人员对民众需求的关注和回应上。政府大院的开放,不应只是一时的“新闻点”,而应成为政府服务民众的常态。这不仅需要政府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当每一个政府大院都能像舒城那样,成为民众心中温暖的港湾,那时,真正的“服务型政府”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叶雨,媒体人)

下一篇:“长护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