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瑶族苦爽酒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1月21日版次:11
  去年我到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参加朋友的婚礼,品尝了当地的苦爽酒,甘苦爽口,令人食欲大开。
  据当地人介绍,瑶族苦爽酒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至宋朝。目前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和西北部山区的东坪、游溪、必背三个瑶族乡镇的农村。
  瑶族民歌《歌酒》记述了苦爽酒的制作工艺流程,具体包括选料、酒曲制作、泡米、蒸米、配酒饼、放缸发酵等工序。
  糯米须选取乳源瑶族自治县本地产糯米,这种糯米具有米粒细长、颜色粉白、不透明、黏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苦爽酒的糯香纯正;水必须选取大山深处自然净化,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山泉水,这对促进酒的后续发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酒曲制作包括采集原材料、舂叶蒌、消毒、合成并晒干、发酿和保留引子等工序,其中,采集原材料时间上要跨越三个季节,从春季到秋季。
  每年,妇女们都去山谷丛林里采集溪黄草、鸡屎藤等少至五种、多至十几种植物原料。酒的酿制包括清洗消毒、泡米、蒸米饭、捣匀米饭、放酒饼、放缸封存和二次发酵等工序,其中放缸封存后的两次发酵较为关键,发酵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如第一次发酵时间是在夏季的话仅需四天,冬季则要七天;第二次发酵时间则是夏季需要七天,冬季需要半个月。
  新酿制的苦爽酒呈乳白色,略带甘苦,绵甜净爽。窖藏后的苦爽酒颜色会逐渐转为透明,味道甘苦爽口,此时为苦爽酒的最佳口感。若是苦爽酒掺杂酒渣存放半年,颜色则从透明色转为暗红色。   □何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