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1月21日版次:12
| 诗歌赏析 |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  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奥地利〕 里尔克
  【赏析】
  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重要的德语诗人,其作品对19世纪末的诗歌体裁、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时辰祈祷》《致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等。
  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里尔克的诗属于标新立异的一种风格,开创了存在主义的先河。他的存在主义诗思更是深深地影响到后来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与萨特等人,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一大诗性源头。
  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里尔克在1903年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这首诗正写于这一时期。当时诗人心情郁闷,周游于欧洲历史名城之间,当他来到巴黎的一个公园的时候,遇到了一只豹子。面对着这只被囚禁在铁笼中的豹子,诗人有感而发,觉得自己也像这只豹子一样,被禁锢在一个牢笼中不能挣脱,想到此他便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他将豹子作为主要描写的意象,通过象征性的诗句,来影射自己的遭遇以及令人无奈、烦躁的现实生活。诗人没有采用直接抒发自己主观情绪的手法,而是通过借助外界事物来体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此来实现自己心灵与世界的沟通。这首诗奠定了诗人在西方诗坛的地位。
  诗人奥古斯特·施塔尔评价说:“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
  评论家埃德加·奈斯认为的特点在于诗人“从动物的内心状态出发进行叙述,仿佛他与它化为同一”。“全诗圈出了豹的本质,刻画出对令人绝望的无聊和单调的想象。”
  翻译家袁可嘉分析这首诗歌说:“与其说是在描写关在铁笼中的豹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是诗人在表现他所体会的豹子的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他借豹子的处境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
□偶数

下一篇:当人物大于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