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种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专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许林兵:
高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拨开产业阴霾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2月12日
版次:
07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海芳
“心情激动,很受鼓舞,这是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块关键拼图。”拿到“仙粉1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支社成员许林兵正匆匆从湛江返回广州,在实验室“闭关”几日后,又要启程前往郑州。这似乎是育种家的常态,不是奔走在一线寻找资源,就是埋头在实验室筛选品种。
于许林兵而言,这份证书是对其多年科研工作的认可。于香蕉产业而言,“仙粉1号”表现出高抗枯萎病特征,为我国香蕉产业攻克枯萎病提供了突破性品种,为整个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仙粉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下称“农科院果树所”)继佳丽蕉、南天黄、南天红、粉杂1号之后,培育出的又一高抗枯萎病香蕉品种,至此,农科院果树所已经完成了中国三大主要香蕉栽培品种类型的抗病品种选育,有望引领香蕉产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高度。近日,南方农村报专访许林兵,揭秘中国三大主要香蕉栽培品种的抗枯萎病“进化”之路。
40年接力破解产业百年难题
南方农村报:“仙粉1号”作为当前市场上极为稀缺的高抗枯萎病品种,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许林兵:“仙粉1号”从培育到拿下证书,耗时8年。2016年,在中山市横门镇广东龙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广粉1号”枯萎病重病地粉蕉园里,我们发现了一棵宿根幸存突变单株,经过多年定向选育,才有了“仙粉1号”粉蕉的诞生。今年4月12日,“仙粉1号”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品种权号CNA20211004078)。“仙粉1号”的抗枯萎病性甚至强于“粉杂1号”,这是行业非常喜闻乐见的场景,培育出的品种抗性一个比一个好,呈向上的阶梯状发展。
“仙粉1号”是一个辨识度很高的品种,可以说是香蕉中的“显眼包”。它的假茎较矮,只有2.0-2.6米,叶姿直立,叶片较短,能有效抗风,栽培管理方便,采摘运输也相对轻松。同时,这是一个早熟的品种,生育期比“广粉1号”短50天以上,也比“粉杂1号”短30天以上。“仙粉1号”果皮浅黄,肉质结实,风味浓甜香,在市场上是实力强劲的“抢手货”。
1985年至今,围绕着香蕉枯萎病品种选育,我们香蕉资源团队40年来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加上“仙粉1号”,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国三大主要香蕉栽培品种类型,从二倍体到三倍体、四倍体,涵盖了AA、AAA、ABB、ABBB等香蕉抗病品种选育,正在积极引领国际香蕉品种多样性的产业未来。
香蕉枯萎病蔓延速度惊人
南方农村报:枯萎病作为香蕉产业中难以根治的“癌症”,是如何危害产区的?
许林兵:香蕉是世界最大宗的水果和第五大粮食,最大宗的贸易水果和第四大贸易作物,也是五亿人的日常粮食。但近百年来,香蕉一直“疫病缠身”,枯萎病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产业之上。香蕉枯萎病1874年报道在澳大利亚发生,商业性种植园可以在2-4年内全部死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蕉枯萎病迅速蔓延且缺乏有效防控技术,而当时的主栽品种易感病,迫使香蕉产业改为“游牧”模式发展,国内种植面积急剧减少。
香蕉枯萎病十分难缠。香蕉苗、运蕉车、拖拉机、砍香蕉的工具都可以携带病菌,我见过一个香蕉园区,第一年发现3棵带病的香蕉树,第二年就出现了2000多棵树带病,蔓延速度惊人,蕉农苦不堪言。国内很多生物公司尝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但都没有成效,最多只能收获一造蕉。最终,抗枯萎病还是要从源头出发,培育抗性品种和品系才是解决香蕉枯萎病的根本途径,才能拨开这个产业阴霾。
“仙粉1号”兼具口感与风味
南方农村报:“仙粉1号”这个品种将对未来香蕉产业的品种格局带来什么变化?对核心产区有什么影响?
许林兵:未来,我们会完善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品种推广程序,以及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我相信这个品种推广3-5年之后,全国大部分的香蕉主产区都会开始种植“仙粉1号”。作为一个具有高抗枯萎病且兼具口感和风味的优质品种,良好的连坐性能够保障稳定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产区形成规模化、稳定化的产业模式,“仙粉1号”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快速提升。
接下来,我们也会将品种授权给各大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渠道和市场运作能力来进行大规模的种苗销售与推广活动。同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以及自动贩卖等方式,扩展销售渠道,延伸销售终端。提高香蕉核心产区销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提升产区的现代化水平,使产区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现代化的产业模式转变。
南方农村报:您认为当前制约我国香蕉产业大步向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接下来,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攻关?
许林兵:防治香蕉枯萎病、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的“头号”目标,也是制约我国香蕉产业大步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传统香蕉品种催熟条件苛刻,需要专人专业控制15-22℃的温度和95%的湿度,并且要闷1-2天。这种专业的催熟要求,不仅增加了香蕉储存和销售环节的难度,也对销售渠道和范围产生了限制,大部分香蕉只能通过有限的专业渠道进行销售,这导致市场的拓展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销售需求。
接下来,一方面,应该持续加大对香蕉抗病品种选育的科研投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培育具有高抗病性的香蕉新品种。另一方面,应该“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水果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外,要加强与电商平台、连锁超市等的合作。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精准营销;与连锁超市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保证香蕉的稳定销售。
上一篇:
下一篇:
91个航天作物 新品种集中亮相
上一篇:
下一篇:
91个航天作物 新品种集中亮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