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沈燕芬:“稻田铁骑兵”走进人民大会堂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28日版次:04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燕芬。

  可甜可盐,可萌可飒。广东省广州市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燕芬就是这样的女孩,别看这个90后小姐姐笑容甜美、身材娇小、长发飘飘,在田间开起各种农机大块头,动作比很多老师傅还娴熟。
  2024年12月,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在广州开班,沈燕芬成为一名学员。“90后”的她是“新农人”的代表。对于农村职业经理人这一新身份,沈燕芬说:“我的家在农村,我成长的这片广阔土地有着无限生机和潜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一起兴农,振兴乡村。”
华丽转身
城市白领当起“新农人”

  如今的沈燕芬说起增城丝苗米兴致勃勃,谈到现代农业头头是道,驾驶大型农机动作娴熟,俨然是田间的一把好手。然而四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深圳工作的白领,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写字楼里,与田野、农业有着遥远的距离。
  为什么选择返乡?许多人都问过沈燕芬这个问题。她总是坦诚地答:“最开始确实是因为我的父母。”父亲沈灿星从事农机服务已有40多年,是当地最早一批做农机服务的农民,于2009年带头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他萌生了让儿女们返乡发展的念头。
  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下,2020年,沈燕芬正式辞职回到了家乡——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最终,沈燕芬携同她的妹妹们——沈桂芬与沈笑芬,以及弟弟们——沈智威与沈智豪,共同选择返乡创业,与父亲一同经营合作社。从一个农业“小白”开始,4年来,沈燕芬通过所知所学所长,结合现代农业机械化科技手段,让农民种田变得轻松、简单、高效。她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
  2021年,沈燕芬带领自家合作社,与其他几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组建成立了广州市首家农机联合社。“抱团发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传统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农忙时期农机具调配不开的难题。”
打响品牌
触电拓宽销售渠道

  父亲拥有超高技术和实战经验,但不懂互联网。沈燕芬经常拍摄开农机的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引发阵阵惊叹:“小姐姐好酷!”“每次开着拖拉机进村干活,老老少少闲来没事都喜欢过来田间围观,感觉成了全村的焦点。”沈燕芬笑称,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增城有个90后小姐姐能玩转拖拉机。
  网络上的热度也给了沈燕芬新的启发。在沈燕芬的家乡,增城丝苗米久负盛名。2004年,增城丝苗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增城丝苗米成为广州首个获得两项认证的“双地标”农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沈燕芬认为,“好米”也需大力营销。“网络直播平台可以说是我们推广家乡好物、弯道超车的平台和赛道。希望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把丝苗米卖得又快又好,让农户丰产丰收。”沈燕芬带动村民积极拥抱互联网,在短视频平台展现现代农业新风貌,并推出“遇稻里”增城丝苗米品牌,打响增城丝苗米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她还担任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多方力量做大做强增城丝苗米产业。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沈燕芬以自己的方式,解锁“新农人”的新变化;也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为振兴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走进大会堂
“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2023年,沈燕芬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两度进入人民大会堂。沈燕芬认真履职尽责,着重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了1200万人,到2025年会超过1500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是未来咱们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怎么样能让他们真正留下来,在农村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动能,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沈燕芬说。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沈燕芬便围绕“新农人”的职业保障、成长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更多“新农人”回得来,更留得住。她认为:“‘新农人’这个群体,不单单是指回乡务农的年轻农民,还包括那些将过去的城市工作技能与乡村特色相结合,延伸出新领域的从业者。比如农村电商直播间的主播、运营师、选品师等,都算是‘新农人’。”
  她期盼,未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到“新农人”的团队中。“大家一起不断向前,去探索,去突破,去实实在在地帮农民解决更多问题,让农村鸟语花香、鱼米丰收,成为人人向往之地。”沈燕芬说。          □张玉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