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跨省速配婚姻”击穿法律与道德底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02日
版次:
02
| 来论 |
河南商丘的李女士为了帮助30多岁的儿子早日成家,不惜花费高达39.3万元的彩礼和中介费,通过跨省速配的方式,让儿子在仅仅1天的时间内就在云南与一名女子完成了结婚登记手续。然而,婚后仅两天,女方就提起了离婚诉讼,让李女士一家措手不及。
跨省速配婚姻,这一看似便捷高效的婚恋方式,实则暗藏玄机。在这条产业链上,男方红娘与女方红娘分工明确,如同猎人与猎物的关系,将大龄未婚男青年与离异、负债的女性推入这场婚姻的赌局。他们利用交友软件,充当“月老”,为双方牵线搭桥,促成速配闪婚。而高昂的彩礼与中介费,则成为了他们大捞一笔的源泉。在这场婚姻的游戏中,爱情与真诚早已被抛诸脑后,剩下的只有利益的交换与算计。
面对这一系列的悲剧,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与谴责上。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跨省速配婚姻产业链的滋生?是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婚姻挤压”现象?还是社会对婚姻的功利化态度?抑或是监管的缺失与法律的漏洞?
必须承认,男女比例失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导致了部分男性在寻找婚姻对象时面临更大的困难,从而更容易成为跨省速配婚姻产业链上的“猎物”。然而,这绝不是骗婚者可以为所欲为的借口。
当然,监管的缺失与法律的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审查婚介机构资质、打击非法婚介和涉嫌诈骗行为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导致了跨省速配婚姻产业链得以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肆意蔓延。因此,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想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预防受骗上当至关重要。民众自身要树立正确婚恋观。在选择伴侣时,要充分了解对方的人品、家庭、婚史等情况,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同时,要警惕高额彩礼和中介费的诱惑,避免陷入经济纠纷。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骗婚行为的识别与防范能力。
(作者:黄思成,媒体人)
上一篇:
“过度检查”
下一篇:
城中村改造 难事办好讲“功夫”
上一篇:
“过度检查”
下一篇:
城中村改造 难事办好讲“功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