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紫鹊界梯田:依靠天然自流灌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02日版次:11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紫鹊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历史,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
  没有一口山塘、水库,也没有人工引水系统,8万亩梯田完全依靠天然自流灌溉,实现了“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奇迹,奥秘何在?
  走在紫鹊界绵延起伏的梯田里,可以看到,田块间搭建着一节节竹筒,梯田的灌溉就是靠这简易的水槽输送,水顺流而下,在下游田中延宕开来,灌满一处,又流至另一处田地。有的输水是借田而过,上一级梯田的田埂处开一个口子,水流顺势进入下一级梯田。有的水是绕田而过,依托田块外侧矮埂,用泥土砌成简易的水圳作导引。
  溯流而上,没有水库、没有山塘,就在没膝的杂草间,在不起眼的灌木旁,流水从石缝里迸出,从土壤中渗出。无处不在的水源,水量不大,布满山坡。
  按照村民的说法,紫鹊界山系就是一座隐形水库。当地村民常向外来客展示一个“魔术”,时逢雨季,只需在泥土中随意插入一根水管,水便会自然流淌而出。紫鹊界山系植被错落,层次分明,最上层为松、柏、枫等乔木,枝繁叶茂,其次为山茶、紫荆等灌木,再者是蕨草和落叶,最底层则是树草根,这些茂密的植被,形成梯田水源的涵养载体。
  紫鹊界地质结构为花岗岩,山体基岩完整无缝,似一块不透水的“锅底”,阻隔水源下渗,紫鹊界的土,是花岗岩风化而形成的沙壤,颗粒粗、孔隙大,使得紫鹊界如同大型海绵体,最大限度地吸纳水,又能适宜地透出水。
  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开凿,坡度为25°—40°,属于高坡度梯田,与现今国家坡度25°以上,不开垦梯田的常规有所不同,也是紫鹊界梯田最核心的科技价值所在。
  整个紫鹊界梯田渠道,总长仅153千米,通过最少的工程量和最简单的设施,实现了整个梯田的自流灌溉。
  国家水利专家评价紫鹊界梯田可与都江堰和灵渠相媲美,把这种自流灌溉系统称之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
□何浓

上一篇:世说新语

下一篇:| 笑林广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