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种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盘点2024年中国种业十大热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07日
版次:
10
复粒稻整株。 图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植宏
过去一年,种业市场风云涌动,有困难,也有突破。过去一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迈向“五年见成效”的新征程。基于此,南方农村报记者盘点并归纳了2024年中国种业的十大热门关键词,以飨读者。
1 种业振兴见成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在这一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三年多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
2024年,通过三年普查工作,我国有史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我国已摸清了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
2 生物育种产业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2024年进入为期3年的转基因产业化示范阶段,全国转基因玉米、大豆推广面积约1000万亩。在这一年,多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批,多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3家企业获得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编辑育种在2024年进一步开放,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获批,涉及大豆、玉米、小麦三个作物。
3 资本发力种业
2024年,资本继续发力中国种业市场,康农种业在北交所敲钟上市,正大种业、丰德康种业、金博士种业相继登陆新三板。先正达、金苑种业先后终止IPO,华农伟业则在新三板挂牌不足一年后选择摘牌。
2024年还发生了多起大型行业并购,例如国投种业收购丰乐种业20%股份并获控股权,收购金额超10亿元,“国投系”由此成为继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中信系”,以先正达为代表的“中化系”之后,又一个种业“国家队”。
2024年,多个种业龙头进行了大额募融资。荃银高科、大北农、隆平高科、丰乐种业均向特定发行对象发行股份,募资金额分别达5.37亿元、近7亿元、12亿元、10.89亿元。12月底,先正达签署了一笔45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成为2024年亚洲最大的一笔此类美元贷款。
4 去库存引内卷
近年来行业需求放缓,供给端竞争加剧,种子企业处于“大洗牌”阶段,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显现。2024年,种子库存积压仍是焦点。全国范围内2024-2025年度的玉米种子的总供需比将达175%,属严重供过于求。
库存问题折射出的,是种子公司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成不成体系的问题。在2025年的玉米种子市场走势上,预计种子库存积压,种子企业急于抢占渠道,市场将提前启动,预计种子价格呈下降趋势,可能将陷入价格战。
5 仿种子大清理
我国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品种同质化、“仿种子”等行业痼疾,我国在2024年继续做好种业市场管理的“加减法”。
一方面,推进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开展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扩大“仿种子”清理范围。另一方面,加快推行品种身份证管理,提高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在这一年的11月,三项种子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6 职业打假火爆
2024年,种业“职业打假”相对火爆,多省种企陆续收到多起恶意投诉。“职业打假”的索赔理由五花八门,如种子套包、质量不合格、未审先推、未登记即推广,等等。
种业“职业打假”的火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种企发展存在问题。
7 精准培育种企
2024年底,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指出,种业振兴关键是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种业振兴行动实施3年多来,种企实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种业发展水平提升。
8 致敬种业人物
2024年,有多位种业人获重磅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获得“共和国勋章”。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水稻专家杨华德入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李家洋、韩斌、钱前等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在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上,亚太种子协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理事长、丰乐种业和荃银高科创始人张海银“中国种业卓越贡献奖”,以表彰两人在种业领域的卓越贡献。
9 粮食再创新高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在2024年,我国粮食亩均产量394.7公斤,比上年提高5.1公斤/亩,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过八成。
目前,我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情况下,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提高单产成为粮食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
10 科研创新突破
2024年,种业科技进一步实现突破。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选。
水稻单产突破依赖种质资源中重大基因的发掘利用。成功破译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奥秘,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农资流通巨头 成立种业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农资流通巨头 成立种业公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