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已启动紫云英品种培育行动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18日
版次:
09
紫云英是水稻产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之一。
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建杭
绿肥压三年,薄田变田肥。冬种绿肥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源之一,是土壤改良的重要方法。其中,紫云英是水稻产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之一。眼下正是冬种的黄金期,广东利用冬闲土地栽培紫云英,力求降低全年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助力“冬闲田”变成春耕的“肥力田”“动力源”。
1月13-15日,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的广东农技大讲堂紫云英绿肥绿色高产种植培训班在肇庆举办,旨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广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肥田块种水稻可减少40%化肥用量
要真正实现“藏粮于地”,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耕地。实践证明,仅靠化肥难以实现耕地质量和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肥作物的种植利用是用地与养地、培肥地力、改良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据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信息,种植过绿肥(紫云英)的地块再种植水稻或其它作物,可以按照原计划减少20%-40%的化肥用量。
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农艺师杨俊岗回顾了绿肥种植历史、介绍了广东紫云英种植关键技术、强调了绿肥在改良土壤、提升地力、促进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紫云英翻压还田,可替代下茬作物10%-30%的氮肥,减少次年早稻施用复合肥10-30斤/亩。增产幅度平均可达10%以上,稻谷增产80-90斤/亩。”广东省农科院农业副研究员卢钰升,详细介绍了紫云英生长习性、种植技术要点及绿肥利用。
华南农业大学谭志远教授讲解了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和培育技术,分享了不同根瘤菌与紫云英品种的匹配性研究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唐湘如教授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讲解,提出通过增密增苗、中低田增肥增密、一喷多促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产。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钟旭华研究员分享了华南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展示了近年来各地取得的显著成效。
推动广东省园艺经济作物技术大提升
各地市就紫云英绿肥绿色种植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推进情况和2025年农技推广重点等进行了交流汇报。各地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经验,提出普遇到干旱、播种时间、施肥等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引起大家争相交流学习。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技术推广工作要以“围绕主线、抓住主线,紧密技术服务与体系建设双融合,提升行业显示度”为总基调。
以“粮食安全”为主线,推动粮食作物广东省技术推广大联动,以“优服务”促进“提单产、稳面积”。以开展“技术为根,落地为魂”为主题,以单产提升为目标,合理密植为引领,以农事服务为抓手,对接典型村为考核,建设一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水稻农事服务示范基地。
以“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全省园艺经济作物技术大提升。抓好“土特产”技术服务建设,重点围绕果菜茶,以荔枝、柑橘为载体,先行先试,统一谋划、统一方案、统一调度、统一宣传,联动全省开展园艺作物“提质增效”大行动。
建立系统“塔尖”人才体系,引领各项工作向前向实推动。在广东省农技推广系统内,按作物品类划分,每个品类选拔3-5名技术拔尖人才,构建全省“塔尖”人才库,加强“火车头”建设,发挥“榜样”力量。
粤要求各地大力推动紫云英连片种植
据了解,广东已经启动紫云英品种培育行动,通过加快各地紫云英优良品种的培育,争取选育一批适合在广东种植的本地品种。广东还提出,各地要大力推动紫云英连片种植,利用冬季农闲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后续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深度挖掘紫云英的种植新模式,有效发挥“蜜蜂经济”,将绿肥与冬蜜相结合,提升紫云英经济价值;要进一步探索“绿肥+”发展之路,打造农文旅消费新场景。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指出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单产提升。同时强调,不仅要关注主粮作物,还需加强对特色优质作物的重视程度。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农技推广系统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动紫云英绿肥种植和再生稻栽培技术在全省的广泛应用,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水肥一体化 应用面积超1.7亿亩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水肥一体化 应用面积超1.7亿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