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

教辅缘何变“教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1月21日版次:04

  匈牙利街头的醒狮表演。

  一名中学生在书店选购教辅。

  学校安排一科订一套,有些老师还会另外增订,不为教学只为拿回扣;教辅推荐订购层层加码,有地方8年间教辅征订人均费用翻番;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一名教育局一把手落马牵扯到多所学校,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职工涉案……发挥着辅导学习、辅助教学作用的教辅材料,为何成为教育领域贪腐“重灾区”?江西的教辅改革又带来怎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统一征订
  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也要统一征订两种课外文字读物,这种离奇的教辅征订现象,让办案人员都大跌眼镜。
  “我推荐课外读物,主要考虑哪种回扣多。”近期被查处的中部某县教体局一名教育股长,曾连续4年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征订两种教辅材料,共收受回扣上百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一直是教育领域整治重点的教辅材料过多过滥问题,依旧屡禁难止。
  中部某县一所小学去年订购《语文作业》等6本教辅材料时,原本合计定价90元却按135元标准向学生收费。家长举报后当地调查发现,多收取的费用被学校用来征订不在目录中的其他教辅材料。
  近期通报的相关案件中,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按书商意见征订教辅材料,4年间先后9次收受回扣款共计204万余元;中部某县一家书商,为请托老师多推荐学生和家长来买教辅,5年共向67名教师支付14万多元回扣。
  在教育“双减”背景下,一些地方教辅订购数量和金额却不减反增。记者在一个地区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中小学生教辅材料采购人均费用连年增长,去年人均达600多元,高中生人均采购费近1800元。
  “教辅材料过多过滥,滋生教育领域腐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严重妨碍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江西省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邓必晶说,这不仅是群众深恶痛绝的贪腐问题,也是教育异化的社会问题。
推荐目录“猫腻”多
  记者调查发现,一本看似不起眼的教辅,背后有着深度捆绑的利益链条。
  ——教辅定价,一到两成是回扣。一本教辅材料刨去发行、税费等成本还剩不到三成收益,其中一到两成要用来给回扣,这是一名教辅代理商透露的所谓“行规”。虽然回扣比例高,但学生基数大,两三本教辅只要能覆盖一个地市的中小学,代理商每年就有数十万元纯利润。近期被通报的东部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处原主任,每学期都根据学生订购教辅量,按订单总额10%左右大肆受贿。
  ——入选目录,不管优劣都能“躺赢”。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大多数省份采取省级教育部门推荐书目,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议、每科选定一两种教辅形成目录,县区中小学校按目录统一征订的模式。由于教辅材料背后的利益大,年级、科目多,有的地区甚至长达10年不调整征订目录。
  对于教辅材料代理商而言,只要入围推荐目录,学校组织订购,就意味着不愁销路,多年“躺赢”,教辅质量和师生评价都无所谓。为抢夺教辅市场蛋糕,一些代理商“围猎”教育部门干部和学校老师无所不用其极。
  ——暗箱评议,地方推荐存在交易。“哪些教辅能入围,虽得经专家评审,但基本上是教育局里两三个关键干部说了算。”在中部某市一处看守所内,该市教体局原局长向记者介绍了教辅征订目录产生的过程。“看上去程序都到位,实际上只要打点到位就能选上。”3年前他为4个代理商打招呼安排11本教辅进目录,从中收受大量回扣。
作业减负铲除腐败土壤
  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省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不再统一订购各类教辅材料,严禁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推荐、组织征订或代购教辅材料;省教育厅组织全省1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编写覆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段、各科目的学习辅导资料,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由省财政每年出资4400余万元,向全省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寒暑假作业等学习材料,与教材一起免费配送。
  “教辅改革后,学生减负了,对老师要求更高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中心小学校长韩富说,现在老师们更加注重回归教材,学校更加注重校本教研。
  江西省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朱桂敬说,全省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从源头上铲除教辅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让学校回归清朗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据半月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