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反刍动物饲料产量八年来首次下滑

2024年产量降至1449.4万吨,同比减少13.3%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2月18日版次:10

  2024年末,全国牛存栏量同比下降4.4%。

  南方农村报记者 胡亦赟

  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联合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在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工业饲料总产量下降的大趋势下,反刍动物(肉牛、奶牛、肉羊)饲料产量降至1449.4万吨,降幅达13.3%,不及2021年1480.3万吨的水平,出现八年来首次负增长。
牛羊养殖减少是主因
  牛羊养殖行业2024年,虽然全国肉牛出栏量同比增长了1.51%,但至2024年末,全国牛存栏量同比下降4.4%,而羊的出栏量和存栏量都有下降,分别为4.4%和6.8%。毫无疑问,反刍动物饲料产量的下降主要归因于牛羊养殖量的减少。
  不过,单纯的养殖规模下降并不足以全部解释反刍动物饲料产量的骤降,因为牛羊的各项降幅都小于反刍动物饲料产量的降幅。
  “自家玉米秆+酒糟能满足60%饲喂需求,去年商品饲料采购量已经减半。”河北邢台一肉牛养殖户表示。
  据延边黄牛产业协会会长王洪斌介绍,低迷的牛羊养殖业,一方面直接导致养殖规模骤降,间接使得饲料使用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促使牧场在降本增效中压缩饲料成本。反刍动物饲料产量负增长背后,隐藏着双重压力正在“绞杀”牛羊养殖行业。
  首先,市场自发性疯狂冲击牛羊养殖业稳定性。由于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下降,2024年牛羊的饲养成本较往年要低。但是,受到牛肉价格下降的影响,大量中小养殖户加速淘汰母牛,还有的因短期内看不见涨价的希望,选择清栏转行。
  哈尔滨市鸿鑫黄牛饲养有限公司张旭灼解释,在价格低迷时,母牛的利润会更低,因为牛犊出生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所以会选择加速淘汰母牛。从2022年底开始,牛犊价格骤降,据吉林肉牛中心主任张宇霄介绍,2021-2022年,一只牛犊价格在8000-9000元,到了2023年下半年后,价格降至3000-5000元。
  其次,消费端疲软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分析指出,饲料产量整体下滑,其本质原因在于今年终端养殖利润不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牛肉批发价格63.74元/公斤,同比下降13.8%;羊肉60.81元/公斤,同比下降7.6%。与此同时,乳品消费市场也呈现出疲软态势,大量奶牛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奶牛也进入肉牛市场,进一步加剧牛肉价格危机。
  此外,内外市场替代效应加剧过剩隐忧。2024年牛肉进口量达到287万吨,这相当于,每三斤牛肉就有一斤是进口牛肉;羊肉累计进口量约为36.65万吨。与此同时,从2019年到2023年,牛羊的替代品——猪出栏量连续五年增长,同样对牛羊肉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养殖成本不断攀升
  从上述分析可知,反刍动物饲料产量的负增长,除了受到牛羊养殖数量的影响外,多重压力催生的降本诉求也至关重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攀升的养殖成本,许多中小牛羊养殖企业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退场。河北邢台某肉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坦言,饲料成本已占养殖总成本一半,散户普遍亏损严重,“村里已有20%的养殖户清栏转行,寻求其他生计。”
  牛羊行业的激烈竞争,势必会传导至产业链上游的饲料部分,加速行业内的洗牌。与猪料和禽料等大单品相比,反刍饲料的市场份额更多是被大量的中小型饲料企业瓜分,整个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这也就意味着在下游养殖产业在产能收缩时,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或是生产端加大投入降低实际成本,或是销售端价格战降低销售成本。
  智研咨询指出,未来由于资金、技术、品牌等因素,大量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中小饲料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为优势企业让出市场空间。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便将穷途末路,由于饲料行业存在产品运输半径的问题,目前国内饲料龙头企业的领先基本限于区域领先,很难做到在全国各个区域同时领先。
  智研咨询建议,中小企业可以聚焦细分市场,关注特定地区的反刍动物养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饲料产品,通过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市场份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