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荔枝卫士”创新蒂蛀虫防控技术 应用推广面积三年累计超百万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版次:
09
“荔枝卫士”董易之(左)在荔枝林察看荔枝花芽分化情况。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广州从化,气温4℃,寒意袭人,满山的荔枝树在风中摇曳。
“董博士,近期荔枝管理要点哪些?”
“最近低温偏低,降水偏少,要继续做好荔枝控梢促花保花壮花工作……”荔枝林中,不时传来对话和振振笑声,董易之和果农交流着。
这是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董易之到一线指导荔枝生产的一个缩影。2月8日8点多,董易之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从化区鳌头镇水西村。这里,有他心心挂念的400多亩荔枝林。2月上旬以来,广州气温偏低,中晚熟荔枝处于花芽分化期,董易之一直担心荔枝花芽分化情况。一到果园,董易之就钻进了荔枝林察看荔枝花芽分化,时而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确保没有病虫害的侵扰。
南粤大地,400万亩荔枝飘香。“荔枝卫士”董易之足迹踏遍广东荔枝主产区,用科技守护甜蜜。
给荔枝穿上隐形防护服
从事荔枝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以及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推广10余年,董易之在荔枝蒂蛀虫基础生物学、产卵选择机制和田间灾变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在荔枝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应用和荔枝园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方案规划制定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积累。
自2019年以来,董易之和水西村结缘,为荔枝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接换种、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指导,助力当地荔枝产业发展。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上的头号大害虫,董易之和这只虫死磕到底。他深入研究蒂蛀虫习性,针对幼虫早期难发现和调查耗时等问题,建立了幼虫分龄方法和标准以及各龄幼虫生长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模型,创新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实现幼虫至成虫的早期预测。
这项技术,就像给荔枝穿上了隐形防护服,让蒂蛀虫无处遁形。该方法在东莞、广州、惠州和茂名等荔枝产区得到大面积应用,近三年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超百万亩。2020至2022年,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连续三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助力荔枝减药增效
在水西村荔枝园,每亩树上挂着15-30盏LED白灯光,在荔枝蒂蛀虫高发期,每天夜晚亮灯照明10-12小时,至果实采收完毕。这是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新技术即灯光干扰物理防控技术。
董易之介绍,荔枝蒂蛀虫属夜出性昆虫,白天静止不动,夜晚外出活动,进行求偶、交配、产卵等繁殖行为。当光强大于10勒克斯时,成虫繁殖受干扰,后代数量大幅减少。夜间照明,可改变果园小环境,让夜间的荔枝蒂蛀虫误以为身处白天,虫体保持静止不动,从而减少繁殖,从而抑制虫口增长。该项技术实施效果明显,荔枝蒂蛀虫产卵量减少99%,荔枝花果期杀虫剂用量减少40%-60%。
此外,董易之根据荔枝蒂蛀虫主要集中在果期发生危害的现象,研究揭示该虫产卵选择行为与寄主植物间的化学和物理联系,发现成虫产卵对寄主植物表面纹理结构和气味浓度有选择性,证实荔枝果皮表面较粗糙且果蒂气味较浓是荔枝蒂蛀虫趋向荔枝果实和果蒂产卵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为荔枝蒂蛀虫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荔农开展技术培训
“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手中的实用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兴农。每一位果农是荔枝科学种植的践行者,他们的反馈和需求,是我科研的动力。”董易之说。
荔枝想要种得好,需要周年管理栽培。在周年管理栽培中,按照荔枝物候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秋季管理阶段,又称梢期管理;结果母枝老熟后,随即进入冬季管理阶段;荔枝“见白点”后,就进入春季管理阶段;谢花坐果后,进入夏季管理阶段,又称果期管理;采完果后,又再次进入秋季管理,形成一个循环,循环一次是一年,所以称为周年管理栽培。
董易之介绍,周年管理栽培有三个难关,即花芽分化难、成花坐果难、保果壮果难。2023-2024年,围绕荔枝种植户病虫害防控和栽培管理的技术需求,董易之进行科技服务,开展技术培训60余场,培训学员2500多人,发布技术短视频100多期,播放量超300万,他还被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农技服务“轻骑兵”年度十大先锋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见”走货量大 好果4元一斤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见”走货量大 好果4元一斤
分享: